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立体测量是SAR进行大面积地形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雷达立体测量利用不同入射角获取的SAR立体影像间同名点进行地表三维信息提取。然而,由于SAR影像上存在固有的斑点噪声和SAR立体影像间存在较大的几何差异与辐射差异,导致SAR立体影像间的同名点自动提取困难。因此,研究SAR立体影像匹配方法,完成不同角度的SAR影像间同名点自动提取,无论对于提高雷达立体测量的地形测量精度,还是推动雷达立体测量大面积地形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SAR立体影像近似核线约束、多特征匹配和顾及匹配窗口信息量的相关匹配三方面开展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如下:(1)研究遥感影像的核线定义,探讨SAR立体影像间的近似核线。研究了星载SAR影像范围内的近似核线形式,同时引入星载SAR斜地距几何关系,提出星载SAR的近似核线影像生成方法。研究了机载SAR影像范围内的近似核线形式,同时引入机载斜地距几何关系,提出机载SAR的近似核线影像生成方法。实验表明上述方法均能有效消除影像间的上下视差。研究物方空间的投影基准面核线模型,发展一种改进的星载SAR近似核线影像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物方空间不同基准面的核线近似平行特性,在核线生成过程中引入外部DE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保证星载SAR近似核线影像的上下视差精度,又能减弱星载SAR近似核线影像间的几何差异,进一步缩短匹配搜索范围。(2)SAR影像乘性斑点噪声影响特征主方向提取的准确性和特征描述子的分辨能力;特征匹配易受相似性纹理影响,且单一特征获取的匹配点数量较少,匹配成功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三角形多条件约束的多特征匹配方法。该方法利用比值梯度替代差值梯度,融合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aximally Stable Extremal Regions,MSER)算法和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获取较多的稳定特征匹配点,然后在稳定特征匹配点构建的三角形特征空间、特征尺度和特征方向多条件约束下,进行剩余特征匹配。以机载SAR立体影像进行实验,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增加匹配点数量,提高匹配成功率。针对SAR影像信噪比低引起的特征提取阶段噪声点多和特征匹配点集中在纹理信息丰富区域的问题,提出一种几何约束的SAR立体影像匹配方法。方法通过在多视处理后的影像上进行SIFT特征匹配,然后在构建的投影变换几何约束和格网控制下进行匹配传播。实验验证了方法在匹配效率、匹配精度以及匹配点的空间分布方面的优越性。(3)针对SAR立体影像间的几何差异的影响,提出一种核线约束的自适应窗口匹配方法。方法利用外部高程信息和影像参数进一步缩短核线约束的搜索范围,采用归一化相关和(Summed 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SNCC)进行匹配,匹配过程中进行匹配窗口自适应扩展,以减弱SAR立体影像的几何差异影响。采用TerraSAR-X聚束立体影像进行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山地区域、高对比度区域均能增加正确匹配点,提高匹配正确率。提出一种SAR立体影像匹配的视差图融合方法。受影像纹理信息的影响,不同尺寸的匹配窗口进行归一化相关系数(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NCC)匹配,获取的视差不同,为了对视差进行优选,充分利用左右一致性约束和信噪比两种置信测度的优势,提出一种新的置信测度,评价视差的置信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视差图融合策略,对不同尺寸匹配窗口获取的视差图进行融合,融合时既考虑视差本身的置信水平,也兼顾其邻域视差的影响。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SAR立体影像三维信息提取精度。(4)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升轨立体影像和降轨立体影像进行DEM提取实验。在多特征匹配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区域网多航带影像连接点自动选取方法,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可为区域网平差提供分布均匀的有效连结点。然后结合SAR近似核线影像和SAR相关匹配的研究,设计一种影像自动匹配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EM中误差约为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