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生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研究——基于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高校的调查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导致硕士毕业人数呈现跳跃式增长,而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没有增加多少。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逐渐降低,就业优势不断削弱。这种高学历人员就业滞后甚至失业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硕士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也非常流行。本研究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对湖北省武汉市重点高校2007、2008两届硕士毕业生的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两个变量及其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在硕士毕业生个人的求职行为中,正式社会支持仍比非正式社会支持使用次数更多:但在个人的求职行为中,硕士毕业生的非正式社会支持越多,求职行为越多; 从求职行为的结果来看,硕士毕业生的非正式社会支持比正式社会支持求职的成功率更高;硕士研究生对非正式社会支持为其求职提供帮助的满意度比正式社会支持更高。 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硕士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从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方面提出如下一些有效的建议:政府劳动及其它相关部门积极引导;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硕士毕业生调试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完善自身素质。希望对硕士毕业生求职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形象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本人对由自我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本研究以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
以汪先生关于建筑美的“益美”说这一诠释为切入点,对功能主义与建筑美的意义两者之间关系进行了阐述.
道德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社会有序发展、促进社会整合的系列规范。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时,也更多地
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为广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随着开放战略而来的是对城市形象的新要求。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以柳州为例,分析广西仔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利弊得失,由此
本文以中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型为间接背景,以改革开放特别是乡村改革为直接背景,以乡村社会文化规范的变迁为主要视角,旨在探讨当代乡村社会秩序的转型和重建问题。
本文从社会不平等问题出发,以地位建构论为基础,结合期望状态论观点,探究社会微观层面上,小群体成员对不同等级位置上的成员的地位感知,即地位信念的产生、发展、维持过程,以及资源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老年人口数量的比例达75%,而目前我国农村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家庭养老仍然是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牧民定居后文化变迁”研究的梳理,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哈萨克族及其牧民定居后的文化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以阿克塞哈萨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