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以福建省福清市土地利用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收集、总结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以不同时相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影像为遥感数据源,进行县级土地利用的遥感动态监测.重在方法的探讨与比较研究.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对遥感数据源TM、SPOT影像的特征分析与评价,并探讨了影像及有关图件的预前处理,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配准、增强处理及数据间的融合等;随后,分别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动态变化监测,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技术关键,并且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它们是:(1)基于前分类结果的变化监测.先对前后期影像分别遥感分类,而后对比分类结果,以发现变化.变化结果有夸大之嫌;(2)基于差值影像后分类的变化监测.先对前后期影像进行辐射归一化,而后相减,得到差值影像,确定变化区域,再对差值影像中的变化区域进行分类对比,最终确定变化类型;(3)基于主成分变换的变化监测.合并前后期影像,然后对它进行主成分变换.一般,前几个主分量就占了95%的方差,分析这几个主分量所代表的地学意义,以亮度、绿度来表示,确定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类型及大小;(4)基于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结果的变化监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两个不同却又紧密相关的概念.遥感所反映的其它是土地覆盖的状况,而研究人员要的是土地利用的变化,所在要处理好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学知识与实地调查结果,从土地覆盖变化推知土地利用变化.对比遥感发现的变化与人工调查发现的变化,二者在大的变化趋势上的反映是基本一致的,但变化量有出入.这说明,利用遥感的手段进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监测是可行且有效的,但在定量方面做得还不好,以后该方面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这里.
其他文献
论文全篇内容分为五章,围绕着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过程进行了阐述.综述部分归纳总结了现代地图学理论以及数字地图和遥感影像制图的技术发展,分析了高分辨率影响数据的特点,通过
贯众,又名贯仲,是叉蕨科植物的根茎及叶柄残基。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肝、脾经。具有杀虫、清热解毒、止血、防流感、防麻疹的效能。在古代,我国城乡民众每逢有疾病流行的
血吸虫病是一种具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76个国家或地区。在我国存在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泛。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
该论文从西北的实际出发,重点评述了有关城市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先进的方法计算得出了西北五省区及各主要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全文共分五大部分,其中
雕版印刷是传统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的技术保证,年节则是其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场域。作为地方传统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变迁过程启示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及
随着各种空间探测技术,尤其是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数据量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空间数据本身的分布式、多源异构等特性,为如此大规模空间数据的管理、存储、传输、分发、处理
随着GIS、GNSS、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位置信息服务,位置服务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位置服务领域,位置服务匹配一直是研究重点之一。如何在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研究是认识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山盆形成演化机理以及晚新生代以来全环境变化的关键所在,归当今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就是高原隆升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3S"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资源环境应用中的技术体系.内容包括"3S"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基于"3S"技术的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关键
在中国,城市边缘地带的形成和发展也日益成为研究大、中城市发展、扩散、蔓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边缘地带的发展也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并面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