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结皮形成的生物学过程及其光合生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衣结皮是地衣植物盖度占优势地位的生物土壤结皮,是生物土壤结皮发育演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但目前的研究还很少。本论文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的地衣结皮为重点,研究了它们的精细结构、形成的生物学过程、及其光合生理,主要结果如下:   根据地衣内共生藻的不同,当地的结皮地衣有蓝藻地衣和绿藻地衣之分,其中蓝藻地衣中主要以Scytonema,Nostoc,Chroococcopsis等属为共生体,绿藻地衣中以Apatococcus为共生体,且60-80%的是以Nostoc为共生体的叶状蓝藻地衣。   在地衣结皮的整体结构中,露在地面上的是其叶状体部分,只有总重量的6%-7%,但近80%的光合生物量集中于此,而埋在沙土中的主要是叶状体内的真菌向下延伸生长形成的假根。而且,蓝藻地衣中的假根呈“绒毛状”,绿藻地衣中呈“主根状”。在结皮表面地衣叶状体之间较大的空隙内,主要分布有自由生长的Scytonema和Nostoc。在没有叶状体覆盖的空隙处下方,主要分布着以Microcoleusvaginatus为主的自由生长的蓝藻。经表面叶状体覆盖保护、深层菌丝、藻丝机械束缚、胞外基质胶结的地衣结皮,普遍具有较藻结皮更强的抗风蚀和抗压能力。   就内部结构来讲,蓝藻地衣均为同层地衣,绿藻地衣为异层地衣;蓝藻地衣缺乏上皮层,共生藻细胞直接分布在叶状体最表面,绿藻地衣上皮层完整,共生藻细胞分布在上皮层下面。但共生藻细胞排列的紧密度和色素沉积规律与结皮类型和共生体种类没有明显关系。即,在细胞排列紧密的蓝藻地衣藻胞层,最表面近40-60μm内沉积有明显的紫外屏蔽色素集中分布区,深层没有;在细胞排列疏松的蓝藻地衣藻胞层,色素虽在近表面沉积较多,但深层也有。在绿藻地衣中,虽有色素集中分布区,但该区位于上皮层最表面,不在藻胞层。由此认为,菌丝等给与绿藻的光保护是完全的,而蓝藻根本不需要菌丝的保护,绿藻与真菌是真正的互惠共生关系,而蓝藻与真菌是受控的互惠共生或偏利共生。   地衣结皮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衣的形成和地衣取代藻类两个方面。以Nostoc地衣为例,本研究发现,萌发的菌丝首先包绕并穿透Nostoc的公共胶被,并进一步穿入、致死长的藻丝链上的一些藻细胞,使球状念珠藻内部原来的长链断成多个短链。之后,这被真菌控制的球状念珠藻逐渐变扁、变薄,分化成叶状地衣。在地衣结皮形成过程中,自由生长的Nostoc经历了生物量先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同时伴随着结皮中TN,TP,Ca2+和粘粒的明显上升,地表微形态由平坦变峰状起伏。地衣最终取代自由生长蓝藻而成为优势种类的因素有:第一,地衣从结皮深层的菌根到略高出地表的叶状体,它们占据了藻结皮中原藻类的绝大部分垂直生存空间;第二,吸水后地衣叶状体的膨胀又限制了地衣间隙下方生长的丝状蓝藻向地表移动的机会,第三,地衣在水分利用、固碳、抗辐射、抗风蚀等方面都强于蓝藻。   活体叶绿素荧光技术与远红外CO2气体分析技术都是检测结皮生物光合活性的常用方法,本论文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通过人工补水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含水量下(5%、20%、40%)地衣结皮光合活性的原位恢复速度、恢复程度、恢复规律,及CO2净交换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地衣结皮的光合活性恢复对水分含量有最适需求,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恢复;但CO2净交换量却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同叶绿素荧光的恢复规律明显不一致。我们认为这种差别与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地衣结皮的结构有关。因地衣结皮从表面到内部均有光合生物分布,且不同盖度的地衣在不同深度的光合生物量存在很大差别。而叶绿素荧光反映较多的只是结皮表面光合生物的生理状况,红外气体分析仪反映的是整块结皮中所有光合生物的净固碳效率。因此,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准确反映结皮生物的光合生理活性。   在蓝藻结皮及蓝藻地衣结皮的光合日变化中都发现有“午休”现象,而且在高温高光强的正午,Yield和rETR都会暂时为0。但绿藻地衣结皮没有“午休”现象,且Fv/Fm、Yield和rETR值也始终高于蓝藻结皮和蓝藻地衣结皮,这既与蓝藻、绿藻的光合机制有关,也与地衣结皮光保护的结构有关。   干湿循环是干旱、半干旱区结皮生物每天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本研究发现没有经历干湿循环的LSCs,在重吸水3h后,光下的Fv/Fm恢复至约0.45(约70%的PSII活性),黑暗中基本无恢复(约0.1-0.2)。而经历过一次干湿循环的LSCs,无论光照还是黑暗,重吸水20min内Fv/Fm可恢复至0.6-0.64,即使在氯霉素存在的情况下,仍有76%的PSII能恢复活性。而且,天线色素系统功能的恢复明显快于反应中心,吸水-干旱周期加速了天线色素系统功能的恢复。以上说明长时间干旱造成了LSCs光合活性恢复时间的延长及对光的依赖性,干湿锻炼可大大缩短LSCs的恢复时间,且对光没有依赖性。这意味着自然界的LSCs有在弱光或黑暗下启动光合的补偿机制,使其能在水分可得而光照不足的夜晚开启光合作用。   生物结皮的垂直分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通常光辐射是影响它们分层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发现,在Chroococcopsis地衣及Apatococcus地衣中,上层共生藻的Fv/Fm、Yield、rETRmax及qP值都明显高于下层,而在Nostoc中则未发现此现象。而且,地衣光合活性的垂直分异不仅存在于整个结皮结构中,也存在于单个生物个体内,即地衣的叶状体内,这个光合活性梯度由叶状体内部结构和叶状体厚度造成的光梯度决定,而不同类型结皮地衣间光合效率的差异主要在于其共生的光合生物类型,与地衣结构没有直接关系。
其他文献
自从1958年,Turnbull等人通过对氧化物玻璃、陶瓷玻璃和金属玻璃的相似性的讨论,确定了液态过冷对非晶形成的影响,预言了合成金属玻璃的可能性,揭开了非晶合金研究的序幕以来,非晶
科学家设想过一个实验:在一个隔热的耐高温高压的箱子里,放入小型原子弹,然后称一下箱子的重量。之后用特殊的方式把原子弹引爆,当然由于箱子很坚固,原子弹只能在箱子内闷声爆炸,不仅如此,箱子的隔热作用让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高温、闪光都无法散发出来。  这时再把箱子称一下,箱子的质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也许我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箱子的质量肯定减小了,因为箱子里的原子弹爆炸了,有质量的物质化成了没
由富营养化引起的饮用水源中藻类大量繁殖受到广泛关注,它给饮用水厂过程运行与水质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问题。常规的混凝过程去除藻细胞的效率并
本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NiFeCoP/CuBe复合结构丝,并对其磁阻抗效应和磁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1.在CuBe丝上用化学镀方法成功地沉积出NiFeCoP镀层,制备了NiFeCoP/CuBe复合结构丝。2.研究了样品制备的工艺条件对样品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化学镀浴中Ni~(2+)/Co~(2+)、和Fe~(2+)浓度的变化对NiFeCoP镀层的成分影响很大。较佳工艺条件为Ni~(2+
本文主要从分散和界面结合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多壁纳米碳管(MWNTs)与聚合物的复合,通过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表征,分析了碳管在聚合物中的作用机理。对MWNTs进行酸碱处理和胺功能化,采用FTIR、TEM和Raman等方法表征了不同方法处理对MWNTs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酸处理(V_(H2SO4)/V_(HNO3)=3:1)可使无定型碳和催化剂等杂质去除,并且在不损
新常态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提升国企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策略为研究对象,对其开
本研究以虹桥商务区绿色建筑建设污染控制为例,对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的扬尘、水、渣土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探寻有效的污染控制方法,结合实践经验,得出有效的建筑污染控制方法;
近期,我国对房地产行业密集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粗放型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财务管理进行优化,
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纳米碳管具有优良的力学、电学、热学性质,纳米碳管的应用研究对纳米碳管的制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生长位置、取向、导电性、管壁结构等。这些要求有些可以通过纳米碳管的后期处理达到,但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纳米碳管的可控制备,例如对纳米碳管的螺旋度、手性和管壁厚度的控制。本文通过对催化剂的成分和结构的控制,初步实现了碳纳米管管壁厚度的可控化,系列合成单壁、双壁、三壁为主的纳米碳管
七月骄阳,夏日繁花,蝴蝶起舞,万物生姿。喜欢的不只是这花开季节的景象,不只是因为花的美丽,而是喜欢自然的那份和谐与单纯。在城市的繁杂中,还有那被人忽略的绿意生机。 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