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清以来福建地方志为主要资料,探讨传统意义上人们所认识和关注的“水利”这一观念。文章从“水利”条目在地方志目录中的归类、具体记载内容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人们对于“水利”的不同归类及影响这种归类的因素,然后主要按照农田水利、城市水利、海洋水利和水能利用四个类别,探讨当时人们对“水利”观念的认识及其变化。全文基本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缘由、基本资料和思路,并在回顾相关学术史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立意所在。 第二章对“水利”条目在地方志中的归类展开时空分析,并探讨影响其归类的因素。文章通过统计发现,明清以来地方志中对于“水利”条目的归类主要有《食货志》、《地理志》、《建置志》、《水利志》和无水利记载五种。从时间上来看,这五种归类方式在各历史时期存在很大变化,其中将“水利”单独成卷存在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民国时期表现得非常明显;从空间分布来说,该五种归类方式总体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但归于《建置志》和《水利志》相对更集中于闽西、北。 第三章对地方志“水利”条目中记载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分析传统上人们所认识和关注的“水利”是什么及其变化。文章认为,明清以来的地方志中所说的“水利”主要是指向农田水利,而往往将其他类别的水利排除在“水利”观念之外。但是地方志亦存在逐渐将其他类别的水利纳入“水利”条目之中,这反映了人们“水利”观念的加强、拓展及其变化。 第四章总结说明本文的基本观点。文章认为,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志文本所反映的“水利”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人们传统的“水利”观念处于不断变动与衍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