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针药结合、单纯药物治疗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将56例符合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针刺加中西药治疗组(针药结合组)29例和中西药物对照组(药物对照组)27例。针药结合组:在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主穴(曲池、阳陵泉、足三里(均双侧))、配穴(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穴位选择)及辨证配穴。药物对照组:以口服甲氨蝶呤(初以5mg始,每周一次,口服。稳定后,渐增至7.5-15mg),双氯芬酸钠肠溶片(75mg,2/日,痛止停药)及中药煎剂,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记录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10米步行时间,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等级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针药结合和单纯药物治疗RA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针药结合组有效率为89.66%;单纯药物组有效率为85.19%;2.针药结合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其中针药结合组疼痛指数治疗前为9.59±4.35,治疗后为1.62±1.63;药物对照组关节疼痛指数治疗前为8.89±2.94,治疗后为3.96±2.22;3.针药结合能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使用时间。疗程结束后针药结合组停服NSAIDs药物的例数为21例,而单纯药物停服NSAIDs药物的例数为12例;4.针药结合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调节免疫球蛋白(IgG、IgM)的水平。结论:1.针刺结合中西药物和单纯的药物治疗RA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针药结合缓解RA关节疼痛具有一定的优势。3、针药结合能调节RA患者的免疫功能。4、针药结合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