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压力,研究生压力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选取研究生这一群体,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南京地区高校(研究型大学及教学研究型大学各两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南京理工大学)研一至研三在读研究生,共发放问卷515份,获得有效问卷505份,有效率为98.06%,目的在于了解高校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状况,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根据调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生压力状况及特点高校研究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变化压力、社交压力、恋爱压力。女研究生在压力总量上微高于男研究生,在就业上的压力显著高于男研究生;已婚研究生在各类因子上的压力高于未婚研究生;来自农村的研究生在(除恋爱因子)各因子上的得分普遍高于来自城镇及城市的研究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研究生在就业、学业、经济上所感受到的压力都高于其他研究生;非独生子女所感受到的来自就业、经济方面的压力高于独生子女;文科研究生、理科研究生及工科研究生在就业压力上差异显著,工科生在就业上的压力较小;硕士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和经济因子上高于其他年级研究生;在四所高校研究生压力的对比上,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普遍就业压力较高,与东南大学及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恋爱因子上,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压力感普遍高于其他三所高校,同南京大学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研究生应对方式状况研究生总体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呈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较多。独生子女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理科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工科生。3.研究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生所获得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总量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但在对于支持利用度上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研究生的主要支持来源为家人、朋友、恋人、老师,而来自学校、组织方面的支持较少。女研究生在社会支持总量、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研究生;来自农村的研究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显著高于城镇及城市的研究生,并更能感受到自身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周围同学相比,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研究生获得的客观支持显著低于其他研究生;非独生子女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主观支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学校间的对比上,南京大学同东南大学在主观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东南大学的研究生得分较高。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高于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4.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三者关系研究生压力状况与应对方式的选择呈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个体压力感受,而对于消极应对方式的采用则会显著增强个体压力感受。研究生社会支持状况显著影响其应对方式的选择,个体所获社会支持越多,越倾向于积极应对。相比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主观支持的贡献率更大。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对于研究生应对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压力与应对方式间具有调节作用,压力既定的情况下,社会支持状况影响应对方式的选择。同时,本研究认为值得教育关注的研究发现为:1.学业压力为研究生的首要压力来源;2.就业压力为女研究生面临的普遍压力;3.应对压力方面,女研究生并非更消极;4.社会支持方面,主观支持更为有效;5.支持来源上,来自老师的支持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1.根据研究生压力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2.构建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3.引导研究生正确认知压力,丰富应对知识,提高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