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居民教育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支出占比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重头和新的消费热点,甚至成为一些居民的家庭负担,影响居民消费支出。本应国家承担更多责任的准公共产品——教育,却成为了居民消费的负担。然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公共教育支出是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仍存在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居民对教育需求增加,从而增加了居民的教育消费。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从理论基础、现状分析、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五部分进行研究。理论分析中得出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教育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居民教育消费对居民其他消费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随后用实证验证了该理论分析,先利用我国1990-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公共教育支出会挤出居民教育消费。再运用我国2007-2016年城乡省级面板数据数据得出,城镇居民教育消费支出对衣着和家庭设备日常消费存在替代效应,对交通通信和其他用品消费存在收入效用,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日常消费存在替代效应,对食品、交通通信和衣着消费存在收入效用,具有正向影响,城乡的影响效果略有差距。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教育消费对生存型消费的抑制作用在减少,但仍然会挤占居民其他消费,来满足对教育的需求。通过本文的分析,为了解决公共教育支出不足对居民教育消费的挤出效应和对居民其他消费产生间接影响的问题。我国应调整财政结构,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扩大义务教育实施的年限,增加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积极鼓励多元化主体对教育的投入,减少教育投入不足对居民教育消费的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