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经济已逐渐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服务业的发展正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就业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2015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迎来重要转折点,服务业增加值已达到346149.7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服务业成了第一大产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明确指示。服务业具有涉及行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投入—产出比率较高等产业特性,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的核心,中国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必须发展服务业。因此,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速度,保持服务业的高增长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发展还相对迟缓,仍然存在增加值比重低、就业比重低以及人均增加值比重低的“三低”现象,而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的服务业生产率。而经济全球化将世界不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加深。进入九十年代以来,OECD国家积极发展同非OECD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家之间服务业的联系也愈加密切,因此研究OECD国家与中国服务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成为本文的重点。本文以服务业生产率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聚焦于其他国家服务业生产率发展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基于OECD国家(除智利和以色列)及中国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从国际视角研究了影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包括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技术研究发展程度,所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服务业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溢出效应。全文共有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给出选题背景,对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国服务业发展特点进行了介绍,对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然后介绍了本文的内容框架和结构安排。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内外服务业生产率测度的发展做了简单的阐述,对目前服务业生产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说明,包括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研究服务业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前人对服务业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模型识别与权重矩阵选择。包括模型介绍、估计方法、模型识别与权重矩阵的选择。在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上,根据LeSage(2014)和Solmariaand Elhorst(2016)的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贝叶斯后验模型概率估计,得出空间杜宾模型为合适本文的模型。在估计方法上选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所选择的模型进行估计。与以往选择单一权重矩阵不同的是,本文选择了复合权重矩阵。第四章为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首先介绍了影响因素的引入依据,选取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技术研究发展程度这四个指标作为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变量。然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通过贝叶斯后验概率选择空间杜宾模型,确定空间相关性,并对服务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第五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总结服务业理论以及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尝试着从国际角度出发,考虑国家间服务业发展可能存在的溢出效应,从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出发寻求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措施;第二,在空间计量模型选择方面,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本文试图根据贝叶斯后验模型概率在面板空间杜宾和空间杜宾误差模型中选择更好的拟合数据的模型,相比传统的模型检验具有很大的进步;第三,在权重矩阵的选择上,与以往主观使用单一权重矩阵不同,本文尝试着使用基于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复合空间权重矩阵,并基于“最优拟合原则”对不同程度赋权的复合权重矩阵进行选择,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形式权重矩阵的不足和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