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主要病害的植物源药剂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油茶软腐病(Myrothecium camelliae)是我国油茶产区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引起严重落果、落蕾,降低产量,给油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油茶病害,一方面使得油茶病害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另一方面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同时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茶油中有害化学成分增高,降低了茶油的品质,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通过大量筛选能高效抑制油茶主要病害的植物提取物,并将有效植物提取物的中主要抑菌成分进行复配,经过不同助剂的加工后初步研制出一种能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植物源药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提取物对油茶主要病害的抑菌活性筛选。通过对近40种植物水提取对油茶主要病害的生长抑制作用测定,表明丁香、黄芩、芦荟、侧柏等7种植物提取物对油茶主要病害的抑制作用均可达60%以上。浓度为50mg/mL时,丁香,黄芩的提取物对油茶炭疽病的离体叶片预防效果分别为81.7%和77.4%,防治效果分别为74.9%和67.7%。不同重量比复配的丁香与黄芩提取物复合剂对油茶炭疽病,软腐病病原菌的共同毒力系数SR值均大于0.5小于1.5。(2)有效抑菌成分及其复合剂对油茶主要病害的抑制作用。丁香有效抑菌成分丁香酚对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病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1265x+1.8475和y=2.5544x+0.6262,抑制中浓度分别为30.37μg/mL和51.55μg/mL,黄芩有效抑菌成分黄芩素对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病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0831x+1.277和y=2.1506x+1.3492,抑制中浓度分别为61.26μg/mL和49.83μg/mL。复合剂F1、F2、F3对炭疽病病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50μg/mL,最小致死浓度(MFC)为75μg/mL。丁香酚,黄芩素不同重量比例配制的各种复合剂对油茶主要病害的共毒系数SR值都大于0.5而小于1.5,即说明两单剂复配后抑菌效果有互加的效果。(3)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植物源药剂的研制。通过不同助剂加工后的复合药剂对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发现当二甲苯、农乳600号、萘乙酸钠作为复合剂的助剂时能有效提高复合药剂的林间防治效果。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剂农药的最佳配方为:10%丁香酚、10%黄芩素、5%芝麻素、67.6%二甲苯、5.2%农乳600、2.1%萘乙酸钠。复合剂农药的稳定性测定表明当复合剂农药的pH在6~10之间,温度在0~80℃时,预防效果处于70%以上,复合剂经过5~48h后的光照处理后,预防效果也处于70%以上。同时复合剂农药的持续期测定结果表明,复合剂农药对油茶主要病害的预防作用的持续期至少为4d。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爱普生高端工程投影机CB-Z10000UNL对比度高达15000:1,采用爱普生原创水晶高清技术、电影滤镜技术、超级解像度技术,WUXGA型号更具有插帧技术,图像平滑生动,可在明亮的环境投
期刊
期刊
植物病害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施钾不仅能改善作物营养,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对病害的抗性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本文采用盆栽接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施钾对山西褐土上的
期刊
吴式太极拳系列有拳、剑、刀、双剑、枪棍、杆、大杆子、推手等。现由李承祥老师编排,李迎、陈桂香、佟强、张淑先、李桂萍、王桂琴等六人演练。吴式太极双剑介绍如下: Wu-s
期刊
本实验研究了野菊花(Dendrathema indicum L.)种子及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特性,确定野菊干旱适应性规律,为研究野菊的抗旱机理积累资料,并为野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太极拳从产生、发展并普及到今天,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并在太极拳推广普及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