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发展最快的光学成像技术之一,因其能够突破光学衍射的限制,实现纳米级成像分辨率,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包括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光敏定位显微镜、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及直接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其中,直接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利用荧光探针分子的自发闪烁性质,在常规宽场荧光显微镜上即可实现分子的超分辨定位和成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发展最快的光学成像技术之一,因其能够突破光学衍射的限制,实现纳米级成像分辨率,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包括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光敏定位显微镜、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及直接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其中,直接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利用荧光探针分子的自发闪烁性质,在常规宽场荧光显微镜上即可实现分子的超分辨定位和成像,与其它超分辨成像方法比较,其实现方式简单,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直接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实现超分辨成像的关键是荧光闪烁探针选择和使用,目前,可用于该类超分辨成像的荧光探针较少,仅限于少数有机荧光染料(如:Cy5和AF647)和荧光纳米颗粒(如:半导体量子点)。而且,这些荧光探针仍然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有机染料的光学稳定性较差、量子点的尺寸较大和闪烁工作周期过长、两类探针均要求结合生物大分子用于靶标分子的定位等,降低其成像的时空分辨率,严重限制了超分辨成像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发展光学稳定性优良、尺寸小、甚至免于生物标记而直接识别特定靶标分子的荧光闪烁探针,是当前超分辨成像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挑战之一。本论文以荧光碳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合成方法制备了光学稳定性好和超小尺寸(2-6 nm)的荧光闪烁碳点,发展了具有超高分辨率的荧光成像技术。同时,结合碳点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展了其特定的生物功能成像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采取强酸氧化切割炭黑法(从“上”到“下”)和柠檬酸-乙二胺高温脱水碳化法(从“下”到“上”),制备了超小尺寸的单层石墨烯量子点和无定型结构的碳点颗粒。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等技术系统表征了其物理化学结构;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二维和三维荧光光谱、单颗粒荧光成像等技术研究了它们的光谱性质和单颗粒层次上的荧光闪烁行为,如:闪烁周期、单颗粒亮度、光学稳定性等。研究表明两种碳点具有闪烁周期低、荧光亮度较高、光学稳定性好等优势,可以实现超高分辨率的荧光成像。(2)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闪烁特征和其自身可以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重要化学性质,发展了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用于叶酸受体介导的药物输送载体的超分辨成像研究。在本章中,利用石墨烯量子点的特定闪烁行为,发展了定量超分辨算法,研究了药物载体在活细胞膜上的聚集尺寸、聚集体中载体数目以及聚集体分布等与其内吞过程、药物输送路径的关系。研究发现纳米载体在细胞表面的聚集和分布控制了载体的摄取效率和累积,并证实该过程与药物种类无关,其药物输送的效率依赖于药物自身的装载和释放能力。(3)基于柠檬酸-乙二胺碳点的荧光闪烁特征和其自身可以特异性识别核糖体RNA(r RNA)的重要化学性质,发展了免于生物修饰的超分辨成像技术,用于细胞核仁中核糖体RNA分布的研究。在本章中,选用人宫颈癌He La、人胶质瘤U87、小鼠黑色素瘤B16、小鼠胚胎成纤维NIH 3T3四种细胞作为研究模型,使用核糖核酸酶(RNase)和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处理细胞,发现柠檬酸-乙二胺碳点可以特异性结合r RNA,识别核仁中致密纤维组分(DFC)等精细结构。利用超分辨成像技术系统研究了癌症细胞和正常细胞核仁中r RNA分布以及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高三尖杉酯碱、奥沙利铂四种针对RNA功能抑制的化疗药物对细胞核仁精细结构的影响,证实基于该类碳点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可以作为极为重要的工具,可用于核仁r RNA生理病理功能机理和相关靶向药物设计研究。
其他文献
浮式天然气液化系统硫磺回收装置内部处于严酷的腐蚀环境中,腐蚀问题突出,再加上位处深、远海,维修难度大、成本高,因此需要施加有效的防腐措施以保证硫磺回收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牺牲阳极保护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腐蚀防护技术,具备应用于硫磺回收装置腐蚀防护的可行性。硫磺回收催化剂溶液具有一定的碱性,牺牲阳极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的研究较多,但在偏碱性溶液中的性能研究鲜见报道,因此论文研究了6种牺牲阳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具有较强的结构可调性和可设计性,使其在气体的储存与分离方面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通过引入功能性基团进一步提高MOFs的气体存储和分离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GCMC)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富氮MOFs材料经过功能性基团修饰后对单组份CO2和CH4气体以及二元混合组分CO2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以及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人们对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新的能量来源以及新的能量存储技术的需求日渐增长。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介于电池和传统电容器的新型储能元件,由于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在近些年获得广泛关注并快速发展。然而,相比于传统电池和燃料电池,能量密度低是超级电容器最大的缺点。如何在保持其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可以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并且在溶液的表面可以定向排布。在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可以自发形成各式各样的有序胶束结构,例如:球形胶束、棒状胶束、蠕虫状胶束、六角束胶束、双分子层胶束、囊泡等等,这些有序胶束结构有着不同的应用价值,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球形胶束、囊泡可以作为药物输送载体,将药物定向输送到病变部位,大幅度降低药物对生物体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六
随着微电子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场效应管(FET)的特征尺寸已达10 nm。高功率密度引起的热效应成为限制FET进一步微型化的瓶颈。低维砷化镓(GaAs)半导体在太阳能电池、FET、发光器件等能源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研究GaAs纳米线的热输运机理,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对GaAs纳米线的晶格热导率进行模拟。基于声子振动态密度的频域特性和热流自相关函数的时域特性,研究了Ga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及其转化技术势在必行。电解水制氢是目前己知最为环保、可持续的制氢方式,但是该反应需要高效的催化剂。虽然铂基贵金属材料是活性最高的制氢催化剂,但是价格昂贵且储量稀缺,难以实现工业化。因此开发低成本和丰富储量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酸(POMs)是一类具有粒径小、水溶性好、氧化还原能力强等优点的金属氧簇类化合物,具有丰
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化石燃料正在日渐枯竭,导致能源危机的不断深化。此外,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在使用过程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温室气体等,导致了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绿色、可持续的新型能源的开发及新型能源转换器件的研究成为了近代社会中亟需解决的课题。其中,燃料电池具有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清洁、无污染的突出优势,成为最有希望取代化石能源的能源转换技术。本
为提高科技水平与发展经济,无法避免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而随着这些有限的资源逐渐被消耗殆尽,以及所带来的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难题,研究人员一直努力在寻找新的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利用电能来分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这一清洁能源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动力学瓶颈,水分解产氧这一半反应一直限制着电催化水分解。寻找高效且耐用的电催化剂便成为了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一直以来,贵
安全评价方法是针对多危险源同时存在情况下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近年来该方法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易燃、易爆、有害等危险化学品需要用到日常生产来,这也使得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受到广大的关注。在近几年来所出现的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已经使得人们开始警惕,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后果也是特别严重的,尤其是当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增多的情况,一旦出现事故,其危害性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解水析氢反应是制氢的高效途径之一。发展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寻找高效而低廉的电催化剂。Pt基电催化剂是目前活性最高的制氢催化剂,但考虑到Pt金属成本高、地壳含量低等问题,发展高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成为该领域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钼基材料作为析氢(氧)电催化剂具有导电性高、电催化活性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