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山灌区是全国六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它承担了聊城市36万公顷的农业灌溉、工业及城镇建设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引黄济津、引黄入卫两大跨流域调水任务,成为聊城乃至华北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本文全面分析了位山灌区1998-2006年连续9年来节水改造项目,在科学规划、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节水改造技术。针对灌区渠系布置紊乱、干渠分水口门过多的实际,采取合并取消分水口,调整改建渠道,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灌溉体系;通过衬砌渠道,渠系建筑物改建完善,及灌区水源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工程较为详细的设计,灌区的工程与技术管理系统规划,为灌区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提供技术支撑。针对灌区泥沙治理中的突出问题:西输沙渠泥沙严重淤积的状况,深入分析输沙渠中挟沙水流的运动特点,泥沙淤积的机理,据此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必须着力改善输沙渠入沉沙池的水流条件。西输水渠的改造要置于西输沙渠和西沉沙池整个系统中,采取降低西沉沙池出口这一侵蚀基准面高程,实施相应的工程改造措施;解决西沉沙池容积不足的对策,则是把握当前引黄的有利条件,转变沉沙池的功能,作为输沙通道,实现沉沙池动态调控运行,变沉沙池的固定容积为动态,可调节,可长期使用的容积,以解决目前沉沙池容积严重不足的局面。结合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2006]650号文关于做好位山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当前的核心是用好沉沙池,用好沉沙池不仅是解决沉沙容积不足的问题,更是涉及到泥沙作为一种可转换资源,使更多泥沙输沙入田,变害为利,实现引黄灌溉良性循环的大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善相应的工程措施。本文提出了包括:西输沙渠西沉沙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一考虑工程改造方案,从优化灌区引水调度方式实施东西沉沙池连接工程,改建西沉沙池出口闸,和充分考虑增加新的动力条件等。位山灌区的泥沙治理的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对灌区泥沙优化配置。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适时改变灌区引水调度运行方式,转变沉沙池的功能,实现沉沙池动态调控运行,就能使得灌区泥沙实现由点(沉沙池)到线(干渠)到面(支渠以下直至田间)的转移,实现位山引黄灌溉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