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发现含稀土Gd3+离子的稀土、稀土-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或多维框架结构由于具有相对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长程磁有序作用使它们都具有非常大的磁热效应(MCE)。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论文选用分子量较小的阴离子CO32-,BO33-作为配体成功合成了稀土金属配合物,并系统地进行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手性金属配合物因结合了手性化合物和金属簇合物各自的性质,有可能同时具有光、电、铁、磁、热和催化当中的两种性质,具有潜在的多功能开发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论文选用手性氨基酸配体H2L成功合成了手性过渡-稀土金属簇合物,并系统地进行化合物的性质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金属配体法策略,基于简单阴离子配体的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热效应研究。利用简单阴离子配体CO32-,BO33-与Gd3+成功合成了两个稀土金属配合物[Gd2(CO3)3·3H2O](1)和[GdBO3](2),表现出较大的磁热效应,并探讨了金属离子、配体对化合物磁热效应的影响。 2.根据“金属配体法”策略,利用单一手性氨基酸配体H2L桥连LnⅢ离子和CuⅡ离子,得到了同构的手性金属簇合物Cu9Ln18(Ln=Gd3,Dy4,Tb5,Eu6)。含Gd3+离子的化合物3表现出一定的磁热效应-△Sm值为27.35J·kg-1·K-1(T=2 K,△H=7 T),但由于手性氨基酸H2L配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金属间的反铁磁作用导致其磁热效应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