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e8879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温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研究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对我国乃至世界未来粮食安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我国水稻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及其区域和品种差异,需要在不同生态区域开展相关研究。因此,我们采用了能够模拟全球实际温度变化幅度的被动式夜间增温(PNW)和开放式主动增温(FATI)两种增温系统,分别在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与东北单季稻区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同时在江苏(稻麦轮作区)选取了1970s-2000s的8个主要推广水稻品种,研究夜间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不同地区及不同品种水稻生长发育对夜间增温的实际响应与适应,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各主产区稻作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夜间增温使水稻生育期缩短,各地区平均缩短1.1 d,但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不同,夜间增温下花前生育期明显缩短,各地区平均达2.5 d,而花后生育期趋于延长。不同地区及不同年代品种水稻生育期对夜间增温的响应幅度存在差异,但在品种演变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年代变化趋势。(2)不同稻作系统水稻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对夜间增温的响应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增温系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趋势一致,夜间增温下,双季稻区的万宁晚稻、南昌早稻,稻麦轮作区的资中、镇江和南京水稻多年平均产量分别降低13.2%、4.3%、4.8%、7.5%和5.3%;万宁早稻、南昌晚稻、黔南及单季稻区的公主岭水稻产量则呈提高的趋势,分别提高6.0%、11.9%、6.6%和11.2%。夜间增温下,水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夜间增温下,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而有效穗数均呈增加的趋势。长江下游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的生物量与产量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没有发现随年代变化的稳定变化特征。(3)夜间增温下,南昌早稻与镇江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速率降低,南昌晚稻与公主岭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速率则显著提高,两点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10.3%与43.9%,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0.7%与11.9%。夜间呼吸速率均表现为提高的趋势,南昌早稻、晚稻与镇江分别提高101.0%、9.2%和9.5%。(4)夜间增温对不同稻作区稻米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夜间增温下,镇江、南昌早稻及公主岭的整精米率分别下降30.3%、14.3%和2.5%,其他地区的稻米加工品质则趋于提高。除公主岭外,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率呈提高的趋势。夜间增温使2008年和2010年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加,各地区分别平均增加5.2%和4.0%,而2012年稻米蛋白质含量则降低,各品种平均降低6.3%。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孙安然)记者近日获悉,2019年,自然资源部共承办全国两会建议、提案878件,均已按要求办结.在土地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管理
期刊
小桐子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疯树属(JatrophaLinn)植物,因其耐干旱瘠薄,可以在贫瘠的荒地(石砾质土、粗质土、石灰岩裸露地等)上生长。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子含油,
2019年以来,邱集煤矿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构建的“大洗煤、大配煤、大供给”新格局,大力实施外煤配洗工作,推进了“地上煤矿”创效建设,形成了以“提质、增量、创收、增效”为主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rn人民
期刊
目 录rn一、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rn二、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rn三、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rn2019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期刊
盐害是小麦生产的重要胁迫因素,我国一些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所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小麦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构建了包括来源于植物拟南芥的DREB1A(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一种逆境诱导转录因子,诱导相关抗逆基因的表达)基因和用于筛选转化植株的Bar基因(编码除草剂抗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