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气溶胶微结构及其对降水影响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滕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地等沙漠源地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对沙尘天气进行了综合观测。观测项目包括:微气象学测量、三维风速测量、KB-120和Anderson采样、APS—3310A粒子谱仪以及太阳光度计观测,并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元素浓度。利用所取资料,系统分析了不同强度沙尘天气条件下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和质量浓度谱、粒子谱分布、光学厚度、化学组分等特征;综合分析了影响沙尘起动的诸物理因子在沙尘起动中的作用;用沙尘输送模式对一次沙尘暴天气造成的泥雨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模拟。 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沙尘暴有其高发期(4、5月)和高发时段(14-20时),14时到20时之间发生的沙尘暴约占沙尘暴总次数的66%。 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湍流动量通量和湍流感热通量都是重要的湍流交换,沙尘暴发生前近地层的超绝热不稳定对沙尘暴天气有加强作用。沙尘天气条件下σy和σz的日变化特征与沙尘天气起始时间有关。 银川、巴音浩特和通古淖尔三地背景大气沙尘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谱和质量浓度谱均呈单峰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与城市污染物气溶胶的三峰、双峰质量谱明显不同。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条件下,平均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是依次增加的,可相差4-7倍。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还与地理位置有关。 背景大气、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平均质量浓度依次存在倍数关系。从沙尘气溶胶TSP平均质量浓度来看,背景大气(82.8μg/m3)、浮尘天气(356.4μg/m3)、扬沙天气(1205.8μg/m3)、沙尘暴天气(3955.3μg/m3),从中可以看出,浮尘天气TSP是背景大气的4.30倍,扬沙天气TSP是浮尘天气的3.38倍,沙尘暴TSP天气是扬沙天气的3.28倍。 沙尘天气下以亲地壳元素为主的气溶胶元素浓度均高于背景大气和浮尘天气,而且沙尘天气强度愈强,元素浓度的增加愈显著;背景大气、浮尘天气条件下亲地壳元素的浓度一般在10-1~100μg/m3量级,扬沙、沙尘暴时一般达101μg/m3量级,特强沙尘暴时高达102μg/m3量级。 在沙尘气溶胶中,亲硫元素和亲沉积层元素的富集程度均较高,元素的易挥发性常使其富集程度明显提高,污染元素易在细颗粒上富集。摘要 在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下,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迅速增大,同时浑浊度系数p增大和波长指数。的减小,可反应沙尘含量的增多和较大粒径含量的比例增大;并根据实际观测的沙尘粒子谱资料建立近地面层沙尘粒子的数浓度C。与p的正相关、沙尘粒子的空气动力学几何平均直径GMD与a的负相关关系。 产生沙尘暴的闽值风速在sms一,左右。沙尘暴的发生均伴随大、中尺度天气系统,主要是冷锋。从沙尘尺度谱和沙尘的沉降末速分析,出现沙尘暴,尤其是强沙尘暴时,系统中的上升气流可达每秒几米的量级,有时甚至更高。由于沙漠地表的热力强迫作用和地表的热力、动力的不均匀性,使得沙尘暴中的湍流输送比较强烈,加剧了尺度范围更广的沙尘粒子的向上输送。 沙漠和沙地上空,白天热力不稳定状态出现的频率高,超绝热梯度大,逆湿现象明显,净辐射主要用于发展湍流。在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的上升运动的激发下,使不稳定层结积蓄的能量得以持续释放,发展对流运动,从而促使大量沙尘不断被卷起向上输送并随系统移运。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常发生于午后,其中沙漠地区强烈不稳定的热力层结特征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作为沙尘暴的物质源,其粒度组成、地表硬度、含水率,对沙尘暴的形成和强度变化有重要作用。 用三维区域欧拉长距离输送模式与新的东亚黄沙起动模式相祸合,来模拟1998年4月15一16日发生在北京的强的泥雨过程。沙尘粒子谱分为9个尺度档,MMS提供必要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三维区域欧拉长距离输送模式与沙尘起沙模式结合,可以用来预报由抬升、输送、扩散和清除过程中的黄沙的浓度和尺度谱。观测结果与预报结果非常一致。输送过程的垂直分布清楚地表明小粒子在两个层次输送,一个接近地面,一个在对流层中层。黄沙的长距离输送和小雨是泥雨形成的原因。云物理和降水与来自沙尘粒子混合,尤其是小于Zpm的粒子,导致了华北地区泥雨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分析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青藏高原地表感热这两个重要系统的自身变化及相互影响。首先根据过程透雨的标准,描述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推进过程,并讨论了其基本气候特征
本文详细介绍了3.5维变分(3.5DVar)雷达同化技术和物理初始化方案(PI),并应用该技术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资料。 3.5DVar是变分同化技术的扩展,使用了连续的
2005年至2014年,农垦产品出口业务不断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0年出口商品额翻两番。近年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农垦产品出口面临较大困难,2015年起量额出现下降,但出口区域格局基本稳定。  一、全国农垦出口总体情况  (一)农垦产品出口首次出现“三降”局面  农垦出口总额大幅下降。2015年农垦出口商品总额822.61亿元,比上年减少122.23亿元,减少了12
森林小气候的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森林环境效益的基础,森林小气候资料作为基础资料为森林生态学的各项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因此对森林小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深刻影响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186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1990s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
学位
  本文针对城市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问题,以复杂地形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冬季典型天气形势下的大气边界层为研究对象,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将WRF模式与包含了
我们利用合肥35米铁塔系统测量了近地层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辐射、地温、地表通量等大气参数,并用CSAT3三维超声风速计和1i7500H2O/CO2分析仪得到高频采样的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