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液对婴幼儿法洛式四联症根治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St.ThomasⅡ停搏液(STH液)比较,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在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评估康斯特保护液对缺氧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40例年龄7~35月,体重5.3~9.5 kg kg,经皮氧饱和度小于75%的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随机分到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以及St.ThomasⅡ(STH)组,20人一组。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常规检查,麻醉后在主动脉根部分别灌注HTK液以及STH液。HTK液采用6/13英寸灌注管灌注8~10℃HTK液40 ml/kg一次,6~8 min;STH液组灌注温度为4℃,第一次剂量采用20 ml/kg,隔30分钟再给于10 ml/kg,直至主动脉开放,两组体外循环处理方法一致。纵行切开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至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分离并切除右室增生肥厚异常肌束。取与室间隔缺损大小一致的涤纶补片间断缝合修补缺损,0.6%戊二醛溶液固定处理心包组织后连续缝合于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切口处,并且依体表面积扩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随后循环开放,经平衡超滤后停机拔管,止血,并留置纵隔、心包/胸腔引流管,逐层关胸,术毕。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连续检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并经超生检测心室射血分数,给与血管活性药物稳定心率血压,静脉输注GIK液营养心肌,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记录患者出入量。记录主动脉阻断(aortic cross-clamping,ACC)时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时间、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术后24 h内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24 h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intensivecare unit(ICU)滞留时间等;升主动脉(cross-clamping remission,CCR)开放后1h,2h,4h,8h,24h,48h采3 ml血,3000转/min,5分钟离心,取上清血浆0.3~0.5 ml,生化法检测磷酸激酶(creativekinase,CK)、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etroponinI,cTnI)和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ve kinase MB,CK-MB);术中取右心房全层组织1×1×3mm3约200 mg,4%戊二醛磷酸浸泡,4℃保存,切片、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CPB及ACC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升主动脉开放后HTK液组患儿自动复跳,无室颤发生,但4例STH液组患儿发生室颤经1次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HTK液组辅助循环、心脏自动复跳、窦性心律恢复时间以及机械通、ICU滞留时间明显短于STH液组(P<0.05);HTK液组24 h平均心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少于STH液组(P<0.05);术后两组未出现心律失常。  2.血液生化指标  2.1 血浆cTnI含量: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CCR后1h,2 h,4 h,8h,24h,48h,HTK液组均少于STH液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血浆CK含量:A、B两组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CR后1h,2 h,4 h,8h,24h,48h,HTK液组均少于STH液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3血浆CK-MB含量:两组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CR后1h,2 h,4 h,8h,24h,48h,HTK液组均少于STH液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电镜下显示:HTK液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显著小于STH液组(P<0.05)。  4.心脏彩超:术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当天行心脏彩超两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且STH液组较HTK液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HTK以及STH两种停搏液在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证实,缺氧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HTK液较STH可明显提高心肌抗缺血能力,增强心功能,降低心率失常,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基础的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较正常人增加3-4倍。此外,与非糖尿病相比,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还具有进展快、范围广等特点。因此,目前已将糖尿病看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但其形成
目的:  近来肿瘤研究的进展显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机能低下或无能有关。鼻咽癌治疗疗效的提高得益于化疗与放疗的联合应用,但放化疗杀伤肿瘤的同时也可能影响机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