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核心阵地,其发展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重大。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以下方面还有一些差距。
首先,专业和课程设置陈旧,没有形成鲜明的高职教育特征,学校规模效益不高:高职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
其次,实践教学课开设不多或者不够合理,质量也难如人意。有些没有开设实践教学课,有些勉强开设实践教学课,但却不能达到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和社会接触少,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第三,没有全面推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培养人才缺乏竞争,这种情况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高速优质发展,不利于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
最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少高等职业院校升格时间不长,仍沿用中专、技校、成人学历教育阶段时的教师,这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和国家规定普通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和其他国家教师任职水平差距较大。
不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和称谓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判定一个国家一种教育方式是否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应该从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学制和授予学历程度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鉴别,只有教育方式同时包含以上四个方面,才能定义为“高等职业教育”。
现阶段,我国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突出了高职教育的技术性、基层性和应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能力,提出了“产学研结合”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在培养目标和水平、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考试制度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
应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遏制盲目的升格冲动;根据国外先进经验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式为我所用,优化课程设置,形成自己的特色;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加强合作办学的力度,完善企业办学体制,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法规,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指导走合作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