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是我国的两大支柱性产业,由于我国煤炭多,油、气少的能源资源特点,我国近80%的电力企业是靠煤发电的火电企业,与此同时,我国煤炭产量的60%左右被用来发电。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关系紧密。但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双方就电煤价格问题争论不休,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对这两大能源基础性产业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即“计划电”、“市场煤”的煤电价格双轨制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国逐渐放开了煤炭价格,煤炭逐步实现了市场化,所以煤炭企业销售电煤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很大,从2000年的几十元每吨上涨到2008年最高时的一千多元每吨,2009年有小幅的回落。而电价则由国家计划管制,由政府主导。这样就出现了很多火力发电企业因无力消耗电煤价格暴涨所带来的成本激增,被迫停止发电的现象。国家为缓解煤电矛盾,在2004年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原因,使煤电联动机制承载了较多的非成本目标,使其在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间的成本传递的功能难以完全实现。煤电一体化是指火力发电企业与煤炭生产企业实行联合经营,既是企业的经营方式,又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对于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来说,煤电一体化有利于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有利于煤炭、电力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我国煤、电行业矛盾和现实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煤电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引入了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一体化企业和非一体化企业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电一体化企业在收益上的优势,并引入实例论证煤电一体化企业较非一体化企业在收益及其他多方面的优势,验证了煤电一体化战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图[14]表[12]参[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