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多门学科的劳动关系研究成果,在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背景下,以推动劳动关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主要目的,从劳动关系的表现形态、影响因素和动态运行机制着手,建立了劳动关系均衡概念模型。结合我国劳动关系演变的特殊过程及现实特点,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相比较,确定了目前我国包括上海的劳动关系评价的基本领域有收入保障、劳动环境、权益实现、技能发展四大块。在劳动经济学对四大领域的主要构成要素作用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每一领域应包含的、能够直接获取的指标内容具体化,提出了适宜我国劳动关系现有发展阶段特点的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上海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代表性,以上海的企业劳动关系状况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市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具有不同性质的企业所做的三干多份有效调查问卷为基础,构建了上海市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于上海市企业劳动关系研究。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径为:以指标资料的可获得性,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代表性、全面性和简明性为原则,运用包括变异系数法、样本聚类和相关分析法、指标聚类法等客观的数理统计方法和主观的德尔菲法,对初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满足客观技术要求和主观理论经验的完整的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所做的三千多份调查问卷数据,获取被调查企业相关指标数值,经过指标数值标准化、计算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值时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三个环节,得到被调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综合评价值。研究由指标体系得到综合评价值,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上海市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研究发现在劳动关系状况的差异方面,不同性质的企业间比不同行业企业间更大。劳动关系状态和发展趋势的同构性方面,相同性质的企业比同一行业的企业程度更高;或者说,认识中观或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企业性质为标准比行业标准更准确。所以,以企业的性质为划分标准可以更准确地从整体上了解上海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以企业性质为划分标准制定针对性的指导劳动关系的政策措施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论文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上海市企业劳动关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