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开征背景下的碳税制度设计与效果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ao3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费量的快速上升。能源的过度消费给中国带来了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雾霾天气频发等严峻的环境问题。201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节能减排任务迫在眉睫。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在合理范围内增长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的必然选择。国外碳税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给我国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的影响,国内外对碳税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化与具体化。但由于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资源禀赋差异极大,还没有做到对各个地方都进行准确全面的碳税分析。重庆在四大直辖市中人口最多、行政面积最大,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构成、生态环境、能源禀赋与消费结构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并且目前国内还缺乏针对重庆市碳税实施的影响预测分析。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首先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然后以部分国家的碳税开征背景为研究出发点,分析碳税开征背景、政策制定及实施效果三者间的关系,总结出相关经验与我国碳税制度建议,最后对重庆碳税开征的预期效果做了有关实证分析。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首先是论文写作背景与意义的介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了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当下各国面临着环境恶化与能源危机问题共存的窘境。为解决相关问题,部分国家签订了国际减排协议,并积极探索低碳减排发展道路,碳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产生。具体操作层面,由于每个国家开征背景不同,各国设计了不同的碳税制度,从而导致各国碳税的减排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本论文以部分国家开征碳税的背景为出发点,研究开征背景、制度设计及开征效果三者间的关系,这有利于我国充分有效借鉴国外经验。而论文对重庆开征碳税进行预测性研究则为今后设计因地制宜的碳税制度有参考作用。其次,本章对论文的写作框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对比分析以及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最后指出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碳税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开征碳税主要涉及的基础理论有庇古税理论、污染者付费原则、公共产品理论、负外部性、双重红利理论等。本文结合研究问题,对其中的庇古税理论与污染者付费原则进行简介,另加入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碳排放脱钩说、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介绍。文献综述部分,国外文献综述主要从制度设计与开征效果进行综述;国内文献综述包括关于碳税制度设计、开征预期影响综述。通过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碳税的研究状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章,典型国家碳税开征背景、制度设计及开征效果分析。由于北欧国家实施碳税政策的时间较早,已具备相对完善的碳税制度体系;邻国日本积极开征碳税,获得良好反响;而澳大利亚在开征碳税仅两年后就将其废除,成为首个取消碳税的国家,这引来我国关于是否开征碳税问题上的争议。全面了解这些国家的碳税背景与开征情况有助于我国对碳税进行深入了解,所以本章主要选取这部分国家的经济与环境、能源禀赋与消费、政府与民众态度为背景,在总结开征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碳税制度设计特征和实施效果,分析得到开征背景、制度设计、开征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碳税开征前的背景会对碳税制度设计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对碳税开征效果也起作用,而碳税制度与开征效果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本章最后部分作了国外经验总结及提出我国开征碳税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地制宜适时开征碳税、全面了解与适当借鉴国外碳税政策、与其他减排政策综合发力低碳经济。  第四章是关于重庆市碳税开征背景、制度设计与预期效果的研究。由于国内并没有开征碳税,本章首先对重庆市的经济与环境、能源禀赋与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前面第三章的成果提出重庆市碳税开征的相关建议。包括: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讲,目前并不适合开征碳税;开征碳税前要做好充足的宣传工作与协商准备,让碳税获得民众的支持;为促进公平性,碳税制度需根据重庆市内部的区域特征来设计;碳税征收要保持宏观税收强度的中性原则等。  在制度建议的基础上,选取变形后的生产函数模型,针对重庆市碳税开征作预期效果研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注意:以含碳量为计税依据,这主要是出于我国碳税开征的长远效益及技术限制上考虑;利用IPCC碳排放系数估计出的碳排量,估算碳税收入;税率设定为10元/吨、30元/吨、60元/吨、120元/吨四档定额税率,将1985年~2014年的相关数据引入Eviews8.0估计出模型中的参数。通过模拟结果发现:一是开征碳税后对重庆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庆能源的单位产值处于上升阶段,即能源使用效率处于提升阶段;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炭消费为主,主要原因是煤炭消费成本低,低碳技术未能充分利用,因此生产与生活都极大依赖煤炭的使用,倘若重庆市实施碳税政策,将在一定时期内或者是较低税负下有效降低碳排放能源的使用,有良好的减排效果;三是重庆市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能加大碳税开征的正效应;四是重庆市开征碳税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收入分配不公,这种负面效应会随着税负的加重而降低,这就要求在设定税率时要将减排效果与收入分配综合考虑。这些结果是基于重庆市开征碳税的背景做出的分析,从中也可以推论出,重庆若开征碳税则适合中低挡税率,面对碳税对劳动要素的负面影响,可采用税收收入循环政策及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减少碳税负效应。  第五章,结论。本章主要是对论文前面章节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研究发现:已开征碳税国家的政府与公众态度、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环境等方面大都与我国整体上都有所差别,另外我国地大物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能源对外依赖程度等都有极大的差异,在考虑引入碳税借鉴国外经验时,应当注意求同存异,适当借鉴。同时,开征碳税对于重庆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不大,甚至可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减排效果也十分明显,只是对重庆市的贫富差距有负面影响,会加重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希望通过相关结论为以后政府制定区域性低碳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横向与纵向、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第三章中有关国外碳税开征背景、制度设计、开征效果研究部分,作了部分国家这三方面关系的纵向研究,同时也作了各国间不同背景产生不同制度,并带来不同效果的横向比较;另外论文通过对碳税的相关理论说明、国内外碳税文献综述以及国外开征碳税经验,归纳出适合我国的碳税制度设计意见,得到相关理论上的成果。并在理论的指导性意见下,借鉴变形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重庆开征碳税的预期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角度的新颖及研究方法的创新。论文对碳税的研究没有像其他文献一样,将研究角度着眼于碳税制度设计或其效果本身,而是选取国外典型碳税开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能源依赖度、政治等因素作为开征背景,分析碳税制度设计及开征效果。最后提出更加符合国情的开征碳税的建议。研究方法上,为保证碳税的实证研究更靠近重庆的真实情况,本论文没有采取通常的方式用资源税直接替代碳税,而是通过碳排放系数估算出重庆的碳排放量,设定10CNY/t、30CNY/t、60CNY/t、120CNY/t四档税率,结合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变形模型,研究重庆碳税开征的预期效果。这样的处理让重庆市实证分析研究更加全面与合理。
其他文献
师范院校教学重点便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师范毕业生,如何提升普通高校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关系着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现阶段师范生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具备
奥地利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曾经患有严重心梗或高血压病史的滑雪者在滑雪过程中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较少参加大运动量锻炼的滑雪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也较大。英斯布鲁克大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对EQ4250G(6×4)牵引车车架的纵梁结构、横梁结构、加强板结构、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并简述车架取最大动应力计算方法.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如今,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对于企业来讲,研发投入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象征,影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所以如何带动高技术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已吸引各方眼球。而税收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强力途径,已被各国用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进步。我国从1980年开始渐渐颁布了很多促进高技术产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是最主要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力度最大的当属企业研发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模式下,云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云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
期刊
2010年新年伊始,巴中党代会召开。这是一次在巴中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老区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