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合作创新网络及其演化影响因素研究——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在竞争全球化的时代保持领先地位、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现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迅速的产品更新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创新使得单个企业独自进行创新的难度加大,为了能够提高创新效率、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分担创新风险,传统的线性模式的创新逐渐变为网络状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行合作创新。如何激发合作创新的动力、确保合作创新的持续开展便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  在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中,主要从研发合作创新行为对于创新绩效或能力的影响、网络的稳定性、网络演化的路径等对合作创新(网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研发合作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少。由于研发合作创新网络是一个随创新进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在不断变化着的网络,因此对其演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对于合作创新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又基于生物医药产业有技术创新复杂、创新投入大、创新成果不确定以及创新周期长这四个基本特点,并且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准入门槛高和跨学科领域多的特点,因此合作创新是其进行技术创新的最佳模式,其研发合作创新网络应当具有代表性。由上述分析,本文利用社会网络理论模型——行动者导向动态网络模型,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假设进行实证验证。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研发合作创新网络有动态、开放和不平衡的特征。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概念,认为传递性、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和技术吸收能力会对研发合作创新网络的演化发展产生影响。并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提出研发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四个假设。  利用行动者导向动态网络模型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联合专利申请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了传递性、地理邻近性和技术吸收能力对研发合作行为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作用,而组织邻近性对研发合作行为有负向但不显著的影响关系这样的结论。  由实证的结论出发,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加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合作创新网络建设的建议。为了增加创新网络的密度,通过制度的建立,保障和激励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各创新主体进行研发合作;为了使得创新主体之间能够共享合作伙伴的信息,减少创新合作关系中的机会主义风险,构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信息平台;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加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地建设,促进创新主体的交流和学习;鼓励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其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其研发合作关系的建立。
其他文献
人类虽然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文化,但却耗尽大量自然资源和生态能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资源浪费和财产流失。为了迎合现有的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生态危机,闭环供应链管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显得日益紧迫。本文从心理博弈的视角出发,赋予闭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以非理性特征的社会偏好,这种非理性特征触发决策者考虑利他、互惠等行为倾向。突破以往基于结果引导的公平偏好,刻画行为者基于意图引导的互惠偏好,即惩恶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安全、经济繁荣以及民众的福利,都严重的依赖于一套主要由国家电网、电信、以及石油与天然气等系统所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然而不幸的是,关键基础设施被普遍
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不断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城市市区法定边界内一定时期下城市系统各自然要素和人类长期
过去的三十年,我国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在体制变革过程中,必然引发一系列的摩擦和矛盾。在体育方面,这种矛盾体现为“举国体制”与体育产业
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简称G2C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政府工作效率、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方式、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
社会热点本身具备一定的时效性,来源于生活.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新年伊始成为热点事件,并在各大平台占据主要位置.自疫情发生之后,各地政府采取了积极、迅速的应对举措,这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图书馆通过建设特色数据库提升服务质量,彰显本馆特色,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特色数据库建设可以为高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资产证券化是将原始资产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过程。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上世纪末最重大的金融工具创新,也是当前国际资本市场广泛采用的融资方式之一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网民数量激增,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大的新兴媒体及舆论阵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民众带来各种言论自由,涉农舆情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和政府公共管理领域,社会
本文以企业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和网络规划等管理思想和方法,以网络规划方法和优化理论为研究工具,采用解析和算例分析相结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