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用体外试验方法筛选了高效吸附铅的纳米吸附剂PBAN,以“杜长加”三元杂交商品肥育猪为对象,首次研究了其对猪日粮中铅的吸附效果以及使猪机体免受铅毒害的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在数种能吸附铅铅的材料种,PBAN的吸附铅性能最强。 将72头体重50kg左右的“杜长加”肥育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C,饲喂生产用日粮),试验1组 (T1,生产用日粮+0.5%PBAN),试验2组(T2,生产用日粮+10mg/kg铅),试验3组(T3,生产用日粮+10mg/kg铅+0.5%PBAN),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去势,公母各半),自由采食和饮水,预饲期7天,正饲期45天。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8头猪(公母各半)共32头猪,用常规方法进行屠宰。取肌肉、肝、肾、肋骨、粪便、尿、海马区、大脑、心、肺、胆汁、眼测定其组织中铅的含量,背最长肌测肉色及肌红蛋白;取肝脏、肾脏测定抗氧化指标以及肝脏重金属硫蛋白的含量;取全血并制血清,全血用于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红蛋白含量以及铅的水平,血清用于测定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钙、磷、白蛋白、IgG、IgM、IgA、C3、C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 组织器官中铅残留量测定表明:生产日粮添加0.5%PBAN(试验1组)肥育猪肌肉、肝脏、肾脏铅的残留量分别为0.06、0.38、0.47mg/kg,均达到国际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欧盟标准规定肌肉、肝脏、肾脏铅含量分别低于0.1、0.5、0.5 mg/kg),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6.94%(P<0.01)、89.05%(P<0.05)、86.94%(P<0.05),试验3组比试验2组低93.04%(P<0.01)、86.44%(P<0.01)、81.78%(P<0.01);心、肺、肋骨、眼中的铅残留量,试验1组比对照组,分别低了84.21%(P<0.05)、94.29%(P<0.01)、89.89%(P<0.01)、90.43%(P<0.01),试验3组比试验2组低80.44%(P<0.05)、92.74%(P<0.01)、84.18%(P<0.05)、82.5%(P<0.01);大脑和海马中铅残留量,试验1组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86.55%(P<0.05)、87.88%(P<0.01),试验3组比试验2组分别降低87.21%(p<0.01)、81.37%(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全血、胆中的铅分别降低了92.07%(P<0.01)、89.04%(p<0.01),试验3组比试验2组分别降低了52.86%(P<0.01)、84.440,0(P<0.01)。饲料中铅的排泄分析显示:试验1组粪便中铅含量比对照组高200%(p<0.05),试验3组比试验2组高61.75%(p<0.01);而各组之间尿中铅含量不显著(P>0.05)。 肉色测定表明:试验1组与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的肉色△a值相比分别高12.00%(P>0.05)、55.71%(P<0.01)、1.11%(p>0.05),其中试验3组比试验2组高了83.67%(P<0.01);背最长肌中肌红蛋白的含量分别高23.95%(P>O·05)、63.00%(P<0.01)、5.84%(P>0.05),其中试验3组比试验2组高54.06%(p<0.01);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高16.70%(P<0.05)、46.06%(p<0.01)、6.15%(p>0.05),其中试验3组比试验2组高37.61%(p<0.01)。 肝脏样品分析可见:与试验1组相比,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肝脏中SOD活性分别下降17.09%(P(0.05)、24.22%(P(0.01)、9.4%(P)0.05),其中试验2组比试验3组下降了16.39%(P<0 .05);GSH一PX活性分别下降23.90%(P(0.01)、49.41%(P(0.01)、14.08%(P)0.05),其中试验2组比试验3组降低了41.12%(P<0.ol);与对照组相比肝脏组织中的金属硫蛋白(MT)的含量,试验1组变化不明显(P>0.05),其中试验2组降低了0.63%(P>0.05),试验3组则升高了7.1%(P<0.05),试验2组则比试验3组降低了1 1.25%(P<0 .01)O 免疫指标测定提示:与试验1组相比,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血清中谷肤甘肤过氧化物酶(GsH一px)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7%(P<0.01)、7.8% (P<0.01)、2.9%(P<0.05),其中试验3组比试验2组降低了7.6%一(P<0.01):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降低22.48%(P<0.05)、37.58%(P<0.01)、12.89%(P>0.05),其中试验2组比试验3组降低了28.34%(P<0.05);各组之间过氧化氢酶(CAI…)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O.05)。与试验1组相比,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胸腺相对重量分别降低了34.78%(P<0.05)、24·00%(p>0.05)、40.91%(p<0.05),其中试验2组比试验3组降低了12.00%(P>0.05):T一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下降了17.78%(P<0.05)、24.440,0(P<0.01)、1.48%(P>0.05),其中试验2组比试验3组下降了23.31%(p<0.01):血清中IgG水平分别下降了6.73%(P<0.01)、29.59%(P<0.01)、4.97%(P<0 .05),其中试验2组比试验3组下降了巧38%(P<0 .01):血清中IgM水平分别降低了23.76%(P>o.05)、35.75%(P<0 .05)、11.000,0(p>0.05),其中试验2组比试验3组下降了27.84%(P<0.05);而各组血清中IgA、C3和C4水平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可见:与试验1组相比,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0.46%(P>0.OS)、21.65%(P<0.05)、加.77%(P<0.05),其中试验2组比试验3组提高了5.68%(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1.30%(P<0 .05)、50.72%(P<0 .01)、15.01%(P>0.05),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