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跨国并购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和更好的技术来源,迅速进入海外市场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是企业进行海外扩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区位选择是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中国跨国并购企业来说,恰当的区位选择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帮助企业抢占海外市场。探明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的驱动机制有助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轨道跨越前行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相关研究文献,选取2016—2021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样本数据,并结合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数(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WGI)、世界发展指标(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DI)数据库等,进一步筛选得到123个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以高水平跨国并购为结果变量,以东道国制度环境、中国区域市场化水平、制度距离、企业生产效率、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前因变量,运用FsQCA方法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进行整合分析,共得到五种组态,基于不同的前因条件组合,具体将前三个组态划分为“制度寻求型”并购模式,将组态4和组态5划分为“资源寻求型”并购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跨国并购模式均存在多种组态,揭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过程中制度环境、东道国经济禀赋条件和企业异质性协同互补,共同构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复杂多样的路径模式。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的各因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企业生产效率和东道国经济禀赋作用于企业区位选择决策时具有相似的影响,较高的企业生产效率在特定情况下能够弥补某一项较差的东道国经济禀赋带来的负面影响。结论探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两种驱动模式的各项前因驱动构型,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针对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纵深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我国企业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获取技术资源、扩大全球网络的目的,掀起了跨国并购的热潮。然而自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常态,汇率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跨国并购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我国跨国并购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主要研究我国
学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2016年以来,拉美国家不断同我国政府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我国同拉美国家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密切。有了政策的支持,我国企业到拉丁美洲地区投资设厂越来越普遍,这也为进一步拉近我国同拉美地区的贸易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因此,为了研究我国在拉美投资对我国出口拉美贸易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至2021年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
学位
近年来,在市场和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外贸的线上转移,为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传统外贸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和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在理论研究层面,跨境电商发展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定性)以及影响程度(定量)分析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此,从省域视角出发,针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跨境数据流动和基于数字技术传递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最新型发展形态。它不仅带来了许多新贸易产品的出现,还在各行业的贸易方式、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等方面引发了新的变革升级,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动力。此外,当今世界全球变暖情况逐渐加剧,二氧化碳的不断排放并日渐累积对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学位
近年来,逆全球化势力与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全球经济疲软,而中国同其他伙伴国签署RCEP则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随着中国与其他RCEP伙伴国贸易往来逐年加深,如何更有利的进行经贸合作成为当下关注的主题;另一方面随着学者对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因素的深度探究,近些年来制度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被更多学者关注。但是如何使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经贸往来,这需要进一步去深入地探究
学位
当今世界各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贸易往来关系构成交织的贸易网络。各经济体的发展状况能够影响贸易网络的内部结构和所处的地位,同时,其也被贸易网络反作用。近些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法在贸易层面的运用对研究关系型贸易数据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随着RCEP的实施,RCEP成员国之间正形成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通过构建RCEP成员国纺织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了解RCEP内纺织品的贸易状况和该网络格局的演变
学位
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产品群,机电产品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机电产品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而南亚的机电产品生产很难满足其需求。南亚地区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和投资潜力巨大。在南亚参与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来后,中国与南亚地区在经贸合作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到新冠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基于
学位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出口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而出口贸易受到外部冲击时稳定甚至发展原有贸易水平的能力,便是出口贸易韧性。在世界经济减缓的大背景下,面对外部风险,中国凭借其较强的抵抗力与恢复力,出口贸易率先复苏,提升出口贸易韧性成为我国面临的关键问题。而出口是一项具有明显“金融门槛”的企业行为,实现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
学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现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为顺应发展,积极推动签订自贸协定、参与了RCEP的谈判,通过参与此类活动进一步推动市场自由化、促进自身经济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许多学者也在不断思考促进国际贸易扩大化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还有测算了世界贸易的经济数据之后,发现贸易便利化的水平与国际的贸易息息相关,贸易便利化的改善可促进贸易发展。针对贸易便利化对各个区域和不同
学位
制造业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久以来我国制造业一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在关键技术环节时常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限制,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并且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还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多重挑战。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推动我国制造业向着中高端迈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目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金融因素对制造业出口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