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文思纪录片创作理念与实践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文思在六十多年的纪录片创作生涯中坚持使用影像展示他的世界观和信仰。尽管伊文思一生致力于纪录电影的创作,但大部分观众都没有理解其影片的真正含义,自始至终对他的评价都是毁誉参半。电影界在认可他“电影诗人”的身份后,对其后期发展褒贬不一。伊文思纪录电影创作的时期,也是伊文思电影美学观念的发展期,创作理念在影片中得到具体的展示。1989年标志着伊文思电影的终结,但伊文思电影的研究则应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关于伊文思美学观念更为深层次的探究并未见到,理论研究尤为缺乏,本文将理论与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力争避免单纯的理论研究。笔者结合之前人们对伊文思作品的研究,探索了伊文思电影中不断改变的风格和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以及创作动机和创作目的。通过对尤里斯·伊文思的人生历程和创作过程的梳理,借鉴前人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先锋电影阶段;30、40年代——“左翼”电影阶段;60、70年代——“直接电影”阶段;80年代——超现实主义阶段。选取了每个时期典型的作品,分析研究每个时期的故事结构和技术手段的特征,并与同时代其他导演作横向比较。文章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伊文思的成长环境,分析了影片《桥》和《雨》,探寻“先锋诗人”的由来。第二部分对伊文思的身份进行了界定,即“社会宣传家”和“电影战士”的区别,分析与同时代导演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的异同,解析了影片《博里纳奇矿区》和《四万万人民》。第三部分通过对《上海第三医药商店》和《球的故事》的详细解读,分析了影片《愚公移山》的特色,比较《愚公移山》和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在拍摄背景与初衷,创作视角手法、拍摄技巧和影响。第四部分通过对影片《风的故事》的情节和意向的解读,分析其创作观念的转变。第五部分阐释了伊文思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伊文思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时代的典型作品得出如下结论:伊文思与众不同的电影观念在他的一生及其纪录电影的创作过程中都在不断地体现着,简而言之,他所坚持的是在处理被拍摄者和事件时,创作者具有“重新建构”的权力。在他看来创作者对真实性的观察和感觉要远远重要于事件表面所显示的真实性。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坚持,伊文思认同合理性的“搬演”。伊文思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电影内容的内在真实与表象真实的统一,为此他选择了纪录影像来表现内心感受,在影片中融汇不同时代的流行语言,探求最为有力的表现方式,并将这种体验传达给观众。
其他文献
托马斯·哈代自幼深受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他的小说中有着清晰的基督教文化的印记。对他的小说的理解,若脱离了基督教和《圣经》的背景,则会是不准确和不深入的。本文对哈代代
网络不但为人们提供了高效的工作方式,海量的信息资源,还为人们创造了无障碍交流的虚拟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际交往的范围超出了物理时空的限制,也对传统社会中道德体系
从猪场总体规划、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未来养猪产业发展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猪场如何建立安全的养殖模式。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多发性决定了灾害应急决策及救援研究的必要性。如何在最佳救援时间内集结全面的灾害实时信息,协调多个部门工作,高效有序
CFO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其创立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从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CFO的职能有了新的发展。CFO不仅需要平衡公司股东与经
目的研究冠心病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意义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持续性房颤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接受健康体
摘要: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软件的开发及维护过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GUI)由于它简便的操作和较好的用户使用感受,
背景与目的基质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l,SDF-1)是由骨髓基质细胞及其他相关的间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趋化蛋白,系统命名为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
二胡作为中国民族拉弦乐器之一,自宋代陈旸《乐书》记载以来,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但作为一件登上音乐殿堂的独奏乐器,却不足百年。刘天华、华彦钧、孙文明、蒋风之等先辈
民办教师是20世纪新中国教育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在教室里教书的农民,又是在田地里劳作的教师。他们待遇极低,生活清贫,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新中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