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元可拓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后评价研究 ——以XC项目为例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桥梁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桥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桥梁健康监测技术,能够对桥梁进行实时、连续的自动监测,实现桥梁异常预警,对于提升桥梁安全管理能力意义重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属于采用多种新技术、新设备且示范意义较强的公共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对其进行项目后评价十分必要。目前,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大多数学者们对它的研究还集中在监测系统软硬件应用、传感器优化布置、监测数据分析等技术层面,针对项目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实,有部分学者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的效益、影响以及质量管理等进行了单方面研究,而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全过程的后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研究将从项目后评价理论出发,结合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的特点,以实际项目为例,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进行后评价探索研究,旨在提高此类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促进该类项目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首先明确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及后评价相关的理论,包括系统工程理论、反馈控制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后面章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和后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在指标体系建立之前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分析,而后阐明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并根据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的特点,利用文献调查法和项目实际访谈调研建立了初步的指标体系。再运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对初步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确立了最终的后评价指标体系,为后面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后评价模型构建做好准备。再次,通过对指标赋权方法的对比分析,选择了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并分析了权重计算结果,而后对后评价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最终利用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法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后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确定了后评价的操作步骤以及评价等级域、经典域和节域。最后,利用XC项目对已建立的后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得到了XC项目的后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XC项目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为XC项目的后期运行工作提供指导,为同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也验证了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法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后评价中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经常会涉及桥下开挖的情况。在桥墩周边开挖时产生的土体卸荷会引起桥墩周围周土体位移以及应力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目前针对桥下桥墩周边土体开挖对铁路桥梁工作性态影响的研究还不充分。因此,本文依托玉溪大河下段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工程下穿昆玉铁路与昆玉河铁路工程,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现场检测、现场实验和数值计算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以下内容:1.用解析法与有
数字营销时代,广告制作与传播需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在实现广告效益的基础上,将广告融入媒介平台和生活场景中,优化受众感知体验,促进受众购买消费和主动分享。特别是短视频原生广告,能否在全面了解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用户体验和场景植入两方面入手,加强双方联结,实现短视频平台、广告商、用户多方共赢,就成为短视频原生广告制播的关键。
为了探究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在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采用TAW2000D电液伺服岩石三轴仪对掺量分别为0%、0.1%、0.2%、0.3%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高温后力学试验,得到了静态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探讨了不同掺量在25~800℃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峰值应变存在逐渐右移的趋势,即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转变,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由不同掺量
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为契机,探索可以突破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形式的方法,提出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教学课程,以实现在高学历人才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育、发展与革新的目的,提高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创作水平,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土地资源日渐紧张的今天,临近已有高架桥的高层建筑建设项目不断涌现,高层建筑的修建过程将影响临近高架桥的结构安全。本文以绍兴市临近萧甬铁路高架桥的高层住宅项目为依托,根据现场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且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高层建筑修建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临近萧甬铁路高架桥的影响,以高架桥位移和内力为主要稳定性指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土体开挖卸荷引起周围土体位移的理论计算
运用Citespace软件及统计方法对1999—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970篇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量化、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学界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1999—2004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7年的稳定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的弱化阶段。从关键词分析来看,关于“课程开发”“地方课程”“核心素养”“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等议题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突现关键
以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PNA)、二聚酸聚酯多元醇(BY3026)、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系列侧链含长链烷基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制成胶膜。通过FTIR、DSC表征了胶膜的结构和热性能,测试了乳液粒径及胶膜的力学性能、吸水率、接触角以及其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上的附着力。结果表明,当m(BY3026)∶m(PNA)从0增加到3∶5,乳液粒径增大,胶膜的耐水性增强,表面
一首完整的艺术歌曲的演绎离不开对演唱技法的灵活运用、肢体动作的表现以及对歌词内涵的理解而进行情绪的表达。咬字、强弱、气息、腔体、形体动作等都会增加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只有把这些融合到一起才有可能呈现出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作品,才可以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刻画环境,抓住声乐艺术的灵魂,使观众在接受声乐艺术时产生强烈共鸣。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先进管理模式等的提出和应用,大力推动了大型桥梁工程的发展建设速度及规模,其中斜拉桥由于其跨越能力大、结构形式新颖、外形美观成为现代最具竞争力的桥型之一。但是由于斜拉桥跨径较大、结构比较轻柔,因此对风荷载比较敏感,风致振动问题较为突出,而由此引起的桥梁抗风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开展了在用斜拉桥抗风安全风险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
雷达在桥梁健康检测领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主要因为其具有非接触性、高精度,以及可连续、全面检测等特性,雷达对桥梁健康的检测主要通过对桥梁所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由于雷达信号包含相位信息,方可对形变量进行亚波长级精度的提取。传统桥梁雷达振动信号的检测,通常需要对原始信号进行形变反演,在反演后的信号上再对振动信号进行检测,但是桥梁通常处于复杂环境中,在杂波以及噪声的影响下不易进行检测,通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