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应用在有机光学材料,感光材料,纺织品增白剂,染料和颜料等领域的化合物。 本论文选取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设计合成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有机分子为目标,研究其分子结构和发光性能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对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其次,根据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1)以邻苯二胺和一系列芳香羧酸为原料,采用4N盐酸合成法,乙酸酐合成法和微波合成法进行缩合反应,合成9种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其中的微波法在多聚磷酸作催化剂和溶剂的条件下,采用了间歇式和分段式微波辐射反应的合成路线,一步,高产率地合成了5种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提出合成此类化合物的一种新方法,研究并优化了反应条件。(2)将合成的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用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50%NaOH和丁酮中,与溴代烷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各出相应的34种1-烷基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并通过1H—NMR,13C—NMR,LC/MS,IR进行表征。这个反应路线为改善这类化合物在常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方法。 最后,研究了所合成的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发光性能,包括紫外最大吸收波长(λa,max),荧光最大发射波长(λ e,max),量子效率(Ф),并详细探讨了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测试结果表明:双苯咪唑类化合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85nm—398nm,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297-464nm,双苯并咪唑烷基化衍生物的荧光量子产率(2bb)很高。 本论文中合成的2个双苯并眯唑类化合物母体以及26个烷基化后的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量子产率,在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前景。
其他文献
期刊
研究金纳米颗粒在气液界面组装,示踪单个纳米粒子在组装中的动力学行为,对于研究在两相界面上有序纳米阵列的可控组装是很有意义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
生物传感器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它与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生物控制论、仿生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一起,处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区域。生物传感器诞生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发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载体备受关注,然而氢能的开发利用必须首先解决氢的来源问题。氨是理想的氢载体,其含氢质量分数高达17.65 wt%。常温加压便可转化为液态,相比于氢气更易于储存和运输,且氨的合成、运输技术及其基础设施也十分成熟。由氨所得氢气中不含有导致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中毒的COx,并且氨可直接用做燃料电池原料。本质上,氨经济能实现与氢经
沸石分子筛材料因为具备规整的孔道结构、大比表面积、强酸性和高水热稳定性等特性在吸附、分离和工业催化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沸石分子筛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单一微孔孔道结构的粉末沸石分子筛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合成特殊聚集态的沸石分子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正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沸石分子筛晶内引入介孔结构,直接晶化凝胶法使沸石分子筛交联生长形成沸石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