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型隧道行为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La Porta,Andrei Shleifer等人(1998)在研究捷克企业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时提出隧道行为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研究。近年的分析指出控股股东的隧道行为具有方向性,即控股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和隧道输入行为,分别对应控股股东侵占和向上市公司输入利益。   对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资本市场呈现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以及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制建设相对落后等特征。这种现状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在具体的侵占方式选择上,由于关联交易具有隐蔽性好操作性强等特点成为众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首选。我们称这种行为是关联交易型隧道行为,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的研究首先寻找控股股东实施隧道挖掘行为和隧道输入行为的股权比例分界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和产权属性进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其次,本文采用2008年-201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通过回归后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比例在50%左右时,其实施隧道行为的概率较大;国有性质的控股股东实施隧道挖掘行为的概率要高于非国有性质的控股股东;其他大股东在监测和预防控股股东实施隧道行为方面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最后本文对如何防范和治理控股股东的隧道行为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一直困扰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甚至被认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全球M2/GDP不断增长、全球利率加速走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价格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股票市场中的惯性与反转现象白发现以来就受到各位学者的普遍关注,成为有效市场理论下的一种异象。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两种现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基本上集中于这两个现象表现
随着外资在我国啤酒业并购规模的日益扩大、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其在行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这是否会造成我国啤酒业市场垄断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且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