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七个多重耐药样(MarR--Like)蛋白表型及呋喃唑酮抗性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乱弧菌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引发烈性肠道传染性疾病霍乱,临床耐药性强,至今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多重耐药(MarR)家族蛋白作为转录调控因子,涉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氧化压力应答、毒力因子激活和芳香族化合物分解代谢等生命过程。霍乱弧菌中MarR样蛋白生理功能及其耐药性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为霍乱及其它传染性疾病防治奠定基础。
  本文基于MarRHTH结构模体,检索发现霍乱弧菌参考基因组N16961中存在10个MarR样蛋白,其中包括VCA0955、VC0649、VC0493、VCA1068、VCA1058、VCA0889和VC2103七个功能未知蛋白。为探究以上七个MarR样蛋白在霍乱弧菌中的生理功能,无痕敲除构建缺失株,比较在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游动性、抗生素敏感性、氧化压力敏感性和宿主定殖能力与野生株的差异。结果发现:(1)Δvca1058和Δvca1068突变株在以0.2%甘油为碳源的条件下生物被膜形成增加,Δvca0955突变株在以0.5%酪蛋白为碳源的条件下生物被膜形成增加而以0.2%甘油为碳源的条件下生物被膜形成减弱。但七个MarR样蛋白单基因缺失株在0.3%LB软平板中的迁移距离与野生株无明显差异;(2)在氧化还原活性抗生素呋喃唑酮和过氧化氢异丙苯处理条件下,Δvca1058突变株较野生株更敏感。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异丙苯处理条件下,Δvca0955突变株较野生株更敏感;(3)Δvca0955、Δvca1058、Δvca0889和Δvc2103突变株的成年小鼠肠道竞争定殖能力缺陷8-10倍。
  霍乱弧菌呋喃唑酮临床耐药率高,而其耐药性机制尚不清楚。通过表型筛查实验发现?vca1058突变株表现出呋喃唑酮敏感,回补vca1058后突变株敏感程度恢复到野生株水平。根据MarR样蛋白典型的转录调控模式,推测其相邻反向基因vca1057为VCA1058的靶基因。Δvca1057Δvca1058突变株、野生株和大肠杆菌DH5α的呋喃唑酮敏感程度表现出胞内vca1057表达依赖性,表明VCA1057为呋喃唑酮增敏剂。通过检测vca1058启动子报告质粒的荧光值,发现VCA1058抑制自身基因的表达,转录水平定量检测证明VCA1058抑制基因vca1057的表达。由此本文揭示霍乱弧菌呋喃唑酮抗性机制是MarR样蛋白VCA1058通过抑制呋喃唑酮增敏蛋白VCA1057编码基因的表达,增强菌株的抗药性。
  霍乱弧菌存在多个MarR样蛋白,因其N端结构的保守性和C端的可变性,推测在基因层面调控的复杂性和功能的互补性。通过构建七个MarR样蛋白全基因缺失株Δ7marR,检查其宿主定殖能力,进一步检测毒力基因tcp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Δ7marR突变株较野生株成年小鼠肠道定殖能力缺陷1000倍,而乳鼠肠道定殖能力和毒力基因tcpA表达水平与野生株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发现霍乱弧菌中七个功能未知MarR样蛋白能不同程度响应环境中营养物质、抗生素和氧化压力等信号因子的变化,进而调节细菌环境适应性和宿主定殖。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在全球女性人群中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传统放化疗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对患者心理健康有影响且也易转移复发。免疫治疗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近几年来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结果,然而该疗法只针对少部分患者(约10-20%)有效,大部分病人并不能从中受益。为了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各种联合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声动力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 SDT)是一种相对无创的技术手段,其穿透
学位
运动节律性调控各类重要生理活动,如行走步态、咀嚼、呼吸等。消化系统中,节律性排便行为作为直接调节代谢物的重要途径,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排便节律调控机制对理解生物节律形成和治疗节律失调症(如便秘等)具有重要意义。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具有严格的排便周期性,且每一周期包含精确的步骤程序(包括前体壁肌收缩aBoc,后体壁肌收缩pBoc,肠道排出Exp)。与哺乳动物相比,线虫的排便节律周期时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准确分离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忠实传递到下一代的前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错误分离会导致非整倍染色体的出现,引发基因组不稳定,进而造成细胞恶性转化或死亡。Sgo1(shugoshin 1)蛋白近年来被证明在染色体的分离中发挥重要作用,被称为着丝粒Cohesin复合物的“保护者”。Sgo1定位于染色体上着丝粒区域,与cohesin复合物共同维持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内聚力,使有丝分裂
学位
线粒体ATP合酶是真核细胞内催化ATP合成的关键酶,许多核基因编码蛋白调控线粒体ATP合酶的生物合成和组装过程。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在酿酒酵母中,Atp23p是线粒体ATP合酶亚基6由前体转化为成体所必需的金属蛋白酶,同时还调控线粒体ATP合酶的组装。当缺失ATP23时,酵母线粒体ATP合酶新合成的亚基6前体不能被水解为成体,且线粒体ATP合酶不能组装。但是酵母细胞中是否存在与ATP23功能互补的
学位
膀胱癌是人体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既往研究表明,VitaminK2被用作化疗辅助药物,但用药剂量大,短期抗癌效果不显著。本研究通过研究低剂量的VitaminK2和VitaminC联合用药体外处理膀胱癌细胞系,探寻新型膀胱癌治疗方案。  MTT实验表明,经50μM的VitaminK2和5mM的VitaminC联合用药处理,膀胱癌细胞系T24和EJ活力受到显著抑制。通过结晶紫染色等实验发现,联合用药显著
学位
背景  神经肌肉接头是由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组成的突触结构。该结构的异常发育或功能缺陷会导致神经肌肉相关疾病的发生,如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发育过程中存在一条关键的信号通路,即agrin/Lrp4/MuSK/Dok-7信号通路。神经肌肉接头的发育依赖于该通路中的多种蛋白质磷酸化的信号传导过程。集聚蛋白agrin经神经元
研究背景: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在随意运动、奖赏和工作记忆的行为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分布于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 VTA )和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两个临近的核团。它们的神经元功能异常分别导致了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关于这两个核团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间
学位
目的:IL-37是一种具有抗炎以及调节免疫作用的细胞因子,现有的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IL-37的表达增加。本研究将通过动物实验以及体外实验来探究IL-37异构体中目前被研究最多的IL-37b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早期形成和生长中的作用。  方法:(1)使用腹腔注射子宫碎片的方法来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在造模后第1、3、5以及7天,将小鼠脱颈处死,观察腹腔中是否存在未黏附的子宫组织块来确
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CB1受体介导的vlPAG区域GABA能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参与电针镇痛的机制如何?我们还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尤其是能够靶向特定脑区特异细胞类型的在体动物实验研究还鲜有报道。  同时,与电针镇痛密切相关的痛觉下行抑制系统,主要由三个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结构,即PAG、包括中缝大核在内的延髓吻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和脊髓/延
以石油基副产物十三烷(C13)为底物,利用微生物转化可以合成用途广泛的十三碳二元酸(DCA13)精细化学品。C13的吸收过程是实现DCA13生物合成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氧化过程,对于C13吸收及其后续界面催化关注较少。因此从C13的吸收利用角度研究DCA13生物合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转化效率。微生物对C13的吸收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优良的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