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半导体复合材料的电学与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纳米材料既具有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又存在由纳米结构组合产生的量子耦合效应和协同效应等,表现出独特的电学、光学和催化性质,使其成为纳米表面工程和构建功能化纳米结构的理想材料。金属与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将金属与半导体材料的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产生协同效应,赋予材料新颖的多功能性,在存储器、光电器件及太阳能捕获等方面展现出单组分纳米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本文致力于金属/半导体纳米功能性复合材料的设计和构建,研究其光电性质以及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  1.发展了一种简单、低成本金/超薄的聚吡咯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解决了金纳米粒子在器件应用中团聚的问题,研究发现该复合纳米粒子显示出了优异的负微分电阻效应,且这一负微分电阻效应可通过调节聚吡咯壳层的厚度以及金纳米粒子的尺寸进行优化,应用于制备记忆存储器件,并对负微分电阻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  2.建立了一种利用可控自组装方法制备具有可控粒子尺寸和粒子间距的金纳米粒子/聚吡咯纳米线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展现出优异的光响应和光谱选择性,为构建多色光探测器奠定基础,并且进一步探究光电流增强机理。  3.构建了“二氧化钛/超小间距的金纳米粒子阵列/二氧化钛”三明治结构,实现了对可见和近红外波段太阳光的有效利用。基于该三明治结构中金纳米粒子阵列的强耦合效应产生的超高电场强度,实现了在可见光下光电流密度86倍增强。  4.以自组装的金纳米粒子阵列为模板,利用干法刻蚀方法(RIE)构建了顶端有单颗较大金纳米粒子、侧边负载密集的小纳米颗粒的硅纳米棒/金复合纳米结构。该复合结构在酸性和中性电解质中都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反转新闻给舆论场带来较强的冲击,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考察了反转新闻的内涵和危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析了反转新闻产生的原因,在参考已有治理虚假
氧化态是元素的一项重要性质,与原子的电子密度紧密相关。研究原子的氧化态可以帮助预测分子的反应性,判断分子的结构,了解反应过程,如研究催化反应和电池充放电过程元素氧化态的变化,可以帮助推测催化机理和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反应机理,所以氧化态的判断至关重要。由于合成化学家所用的常规测试手段如单晶X射线衍射(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SC-XRD)和核磁共振(Nu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