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舆伊儒融合的人性论思想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_yu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对人性的论述,是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结合的典范,他提出了人性二元论的人性命题。采用比较的方法,王岱舆分析了中国思想史上人性善恶的种种观点。他一方面借用儒家语词和其表述方式,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各种人性学说的不足,最后以颂扬伊斯兰教人性论为逻辑结论,把性命的本体归结为真主之造化。他的人性论是一个独特的人性论,他对人性的看法是二重的,在先天的层面上,他认为人性是善的,人具有灵性,人接近于完满;在现实层面上,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人具有与神性相对的种种世俗的欲望。神性与人性都存在于人的身上,善性与恶性共同构成人的本质,所以他人性论既不同于主张人性纯恶的恶一元人性论,又不同于主张人性纯善的善一元论,而是善恶两重的人性论。不过他不认为善恶在人性中的地位是同等的,相反,他认为先天之善在人性中更为根本,他高于现实本性之恶。他认为善来自真主,恶出于人的偏私,并且认为“秉性”可以向“真性”靠拢,为了恢复真性,他还结合儒家关于“明明德”和“克己复礼”的思想提出了“大哉回回,乃清真之镜子,天地即彼之模范也。万物之拥护,直为全镜之形;教道之蹉磨,皆缘回镜之光。”的概念。这就是说,能按照圣人的教道,加强个人功修,“自己磋磨自己”(即朱熹所谓的“切己”),克己复礼,就能取得“身回太极之清,性回无极之真”的结果。这与张载所讲的“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的意思是一致的,只不过王岱舆的色彩更浓厚一些,并作了全面论述,更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伊儒文化都重视人生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价值,因此也都注重自我修养,认为要实现人生价值,提高思想境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完善理想人格,达到最高境界,必须坚持修养或修炼。本文又详细的论述了王岱舆关于人道德境界的看法和修持的方法,这些都有利于伊斯兰教社会道德的发展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只有个人有意识地遵循被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规范,社会才会有秩序,才会和谐。他关于人性善的看法,正好可以为人道德的产生与实践提供人性上的理论依据。另外王岱舆关于人性秉恶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的法律建设。人性既然具有恶的一面,那就意味着人自身具有一种否定性的倾向,它使人落后、消极,做出丑恶的事情,因此人不仅仅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否则,整个社会就会失去秩序回归丛林。王岱舆善恶两重的人性论,既利于人道德的发展与实践,也利于社会的法律建设。也是说,他的人性论思想将道德与法律统一起来,使穆斯林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受到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调节,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其他文献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一方面不仅推动了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加速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友好交流;另一方面西方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方
利用子通道程序研究铅铋快堆燃料组件热工性能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为初步研究一种概念设计的铅铋快堆燃料组件热工水力学性能,本工作采用子通道程序对该燃料组件进行了数
宗教本身对人们往往能起到一般道德教育所不能达到的作用。事实上,宗教曾是早期人类历史上最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后来仍然影响着广大民众,而且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广泛的联系。
何九仙是福建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司梦神。莆仙、福州等地至迟在唐朝就存在九仙信仰,到宋朝时,何九仙信仰得到较大发展,不仅有完整的传说故事,信仰范围也由莆仙、福州向外扩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7年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形成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5名脑卒中患者照顾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3名)和对照组(52名),干预组接受知识指导、技能指导及
健美操教学能力是高等院校健美操专项学生未来走上健美操教师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教学能力,其水平高低能够针对教学效果与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体育院校承担着培养基础教学人才的重任,因此,对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教学能力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与问卷调查法对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从学生与教师的自
在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解决城镇居民问题发挥了卓越的贡献,也为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庞大的住房公积金累积缴
喷锚网支护可提高高陡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根据坪乳线黑山嘴路段路堑边坡采用喷锚网支护的工程实践,介绍了设计方案、材料要求、施工方法、
道教从立教至今,已近两千年的历史。而《太平经》要算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承负思想作为早期道教的报应思想,是《太平经》中非常有特色的内容,是早期道教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