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货币政策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则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有关。我国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来,先后经历了1997年之前的通货膨胀治理,1998至2003年的通货紧缩治理以及04年至今流动性过剩下的综合治理。可以说货币政策的地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分析货币政策传导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完善的途径就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章开篇通过国内外文献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信贷、资产价格与汇率途径。紧接着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实践与效果得出:信贷渠道现阶段仍然是主渠道,但作用正在减弱;利率等价格渠道作用正逐步增强,并在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主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在资本市场综合治理后也开始良性发展;而汇率渠道却相当有限。随后文章从金融环境、经济主体以及制度等方面详细剖析了货币政策传导中障碍的成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传导机制立体网络和目标体系的优化策略。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提高央行独立性、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长期来看应以利率为主要工具,其它工具为辅;就操作目标来说,应逐渐由稳定币值过渡到通货膨胀盯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