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农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一大选择。农户作为发展低碳农业的行为主体及低碳技术的受体,其生产行为的碳效应直接关系低碳农业能否实现。退耕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面貌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这说明其背后存在一套良好的模式运作。然而,至今学术界对黄土高原退耕区的农户生产模式研究,大多是从宏观层面展开分析。因此,从农户生产行为角度出发,对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生产的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是引导和规范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的一大选择,也对农户低碳生产的后续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提供借鉴意义。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展示出本研究的概况。第二章以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区、安塞县和县南沟流域这样一种面、线、点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退耕前后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农户生产经营项目的变化和生产技术选择的变化。第三章采用相关指标和研究,构建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生产经营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以及采用典型案例农户分析证明设计的农户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的可行性,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第四章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现实的生产行为模式,进而以农户翻耕行为为例,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翻耕意愿的特征因素,为后文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第五章实现黄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模式的优化,结合现有农户碳减排政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农户理性经济人的角度进行考察,将市场机制纳入农户低碳后续政策的制定中,在此基础上构建市场化条件下农户低碳的自主化。第六章是总结与讨论,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概括,进而讨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基于农户层面的生产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本文以两个典型农户的试算检验,表明提出的关于农户层面碳效应核算框架和计量方法是可行的。(2)两个典型案例农户的碳效应测算分析表明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和碳汇效应并存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总碳效应表现为碳排放的过程。农户不合理的行为(如秸秆焚烧、塑料农膜使用)可极大地提高碳排放量,影响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3)农户高碳生产行为模式主要为过度农资投入模式、不当废弃物处理模式、初级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排碳土地耕作模式。农户在翻耕、过度投入化肥、秸秆焚烧处理、农膜覆盖和化学农药过度使用均表现为碳排放的过程;农户采取不灌溉行为表现为固碳的过程。(4)农户的特征、经营特征和地块特征对农户生产行为的碳效应均产生影响。以翻耕意愿为例,农户的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经营规模、机械化水平和农作物商品化率对翻耕次数具有正向影响;农户教育年限对翻耕次数产生负向影响。(5)构建了低碳农户生产行为模式。该模式低碳优化方向包括保护性耕作、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秸秆还田、生物农膜应用与秸秆覆盖、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低碳生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