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环带球晶的结构调控与形貌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ei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晶性高分子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决定着材料的性能,控制特定的晶体结构和形态以实现材料特殊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对多样性晶体形态形成的理解并不完善,更加缺乏有效的手段来调控结晶聚集体的结构和形态。  本论文以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co-HV))作为一种示例聚合物,通过控制溶液薄膜结晶的温度,进而调控晶体生长中的结晶速率,研究了 HV基团的含量和结晶温度对环带球晶形态的影响。  为了考察影响P(HB-co-HV)环带球晶的结构和形貌的原因,首先进行了P(HB-co-HV)基本的结晶动力学研究。通过DSC结果的分析发现,所有HV含量的样品均存在多重熔融峰现象。通过WAXD和SAXS实验的联合运用,发现多重熔融峰现象是P(HB-co-HV)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结构的片晶导致的。当HV含量低于9.4mol%时,样品中存在两种片晶结构,分别为HV完全排出的片晶和HV部分排入的三明治片晶;当HV含量高于19.4mol%时,样品中同样存在两种片晶结构,分别为HV完全排入的片晶和HV部分排入的三明治片晶;而且当加热至第一重熔融峰后,只有HV部分排入的三明治片晶结构存在。  通过对P(HB-co-HV)环带球晶的分析发现,当HV含量低于9.4mol%时,环带球晶生长速率较快,环带间距较大;当HV含量高于19.4mol%时,环带球晶生长速率较慢,环带间距较小。原因是HV基团排入HB的晶格,进而改变了片晶的表面作用力,同时其排入的过程具有动力学效应。
其他文献
依据拓扑学,富勒烯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异构体,然而仅有少量的富勒烯结构可以稳定存在。而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则是符合独立五元环规则(IPR)的Ih-#1812C60和D5h-#8149C70。大量的
油品中的氮化物在燃烧过程中生成氮氧化物(NOx)以及悬浮微粒(PM),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这也是造成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癌症等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
我国白云石资源分布广泛、蕴藏丰富、品质优、易开采,是制取镁系列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白云石的开发及应用已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极
本文采用差热分析及凝固组织的结构分析研究了熔体过热度对 Nd9Fe85-xTi4C2Bx(x=10,12,15)合金形核过冷度及凝固组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熔体过热度的Nd9Fe70Ti4C2B
本论文制备了一系列的金属编码探针,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化学溶出技术,开发了多种低成本、简单、快速、高灵敏、高特异性的多元电化学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多种目标物的同时高灵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