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水系与城镇选址历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城镇选址是集合经济、军事、水利、气象、地质、防灾、美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从有意识的营造建设城镇的活动,也开始了人类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并在长期的选址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总体表现出朴素而谨慎、耐心而实际、明确的地域特质和时代特征,是中国传统智慧处理复杂问题的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城镇化建设,我国大部分城镇已基本完成大布局阶段,新城建设热潮方兴未艾,但许多选址仓促而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严重问题。如何重新认识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各个领域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内外的各要素空间面临着进一步优化、集聚和重组的历史机遇,复杂的人地关系和严峻的城镇安全问题都将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挑战。因此,总结具有本土特征和适应性的古代城镇选址规律、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史实意义。成都平原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在其蔓延数千年的城市文明里,河流水系均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生态要素始终贯穿其中,正如古人所描述“邑之有沟渠,犹人之有脉络也”,它作为城镇的血脉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名,还对历史时期城镇选址以及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现代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昔日“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成都平原面临着“因水而困”的发展窘境,城市水环境质量迅速下降,故总结成都平原“得水之利避水之害”城镇选址规律以及经验,可以为其解决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因此,本文以河流水系作为切入点,以成都平原城镇选址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者的发展进程,将纵向历史时间维度划分为四大阶段(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6年至公元266年,公元266年至公元1271年,公元1271年至公元1911年),在此前提下本文以谭其骧《历史地理图集》为基础补绘、增绘、改绘不同阶段成都平原河流水系变迁、城址分布图纸,并重点研究各阶段成都、都江堰等部分城镇选址以及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及特点,力图从宏观、中观层面分析成都平原城镇选址的发展历史事实。在此基础上,分别梳理历史时期成都平原城址选择、城址分布、城址形态、城址功能空间的特点,其整体呈现出以水系为导向、与水系复合、明显耦合关系的特点,提出成都平原河流水系与城镇选址的相互关系经历了“避水”、“防水”到“利水”两大阶段。最后在历史过程和规律特点已然清晰的基础之上,本文力图在成都平原河流水系与城镇选址历史规律和经验中探讨对继承和发扬本土地域和传统文化特色、构建城镇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启示。
其他文献
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稳定转移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要长期面临的战略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之所以会呈现出诸如转移地域、行业等方面的差别和反复转移,从
在线问答社区蓬勃发展,国内外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知名的问答平台,如国外的Google Answer, Yahoo!Answer,以及国内的百度知道,知乎等。在线问答社区的用户数量和知识库规模增长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不少地区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晏阳初和梁漱溟是主要代表,乡村建设思想影响广泛。晏阳初受西方思想影响大,注意培养现代观念。梁漱
<正> 现代食品加工要求保持食品良好的品质,控制食品的腐败和引起腐败的微生物,还要保持食品理想的感官质量,如香味、风味、口感及外观,保住食品的营养成分,以至在很多情况下
关于服装起源的争论直至今日也没有统一定论。着装动机研究的观点认为着装行为是为了寻求表现出能力地位、表达礼仪、表现美、寻求身心舒适、理想的自我形象、新奇气派、团体
恭维语是日常言语交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礼貌言语。不同文化的恭维语在功能、话题、词汇、应答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中美恭维语进行对比研究。
腹部切口延期愈合是指切口2周以上未能达到临床愈合,或愈合处有炎性反应,如红肿、血肿积液,甚或切口化脓,即术后手术热峰过后又出现发热,表现为皮下或肌层的脓肿形成者[1].导
神经网络是一种设计实系数FIR滤波器的有效算法,为了将该方法扩展到复数域,建立统一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滤波器设计框架,文中提出了一种用多层神经网络设计任意幅频响应的复系数FIR
短半径径向水力喷射是最近几年在国际上刚刚兴起的一种油层改造从而增产、增注的新技术。对于提高油层的导流能力,改善纵向上和平面上的油层动用状况有着显著的作用。增产增
探究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现状,揭示相关主题的内涵、相关性和发展脉络,选取1993-2017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及相关主题的2422篇核心期刊(包括北大中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