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诸多国家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了的土壤恶化、水资源污染,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环境破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回顾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与文明,古代先民为实现生存与发展并重,农业生产稳增长与自然生态协同并进早已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作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全书十卷九十二篇,除了蕴涵农学、经济学、文献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以外,《齐民要术》还具有丰富的生态农业特征,书中着重记录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善于利用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微妙的生态关系,在遵循前代农书总结的农业思想基础上,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齐民要术》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大型综合骨干农书,索引了众多前代农书,并对农书中的耕作思想进行了继承,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生态农业思想。首先,作者结合黄河流域农耕区的自然因素,继续将“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到农业体系当中,并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指导农业生产。其次,贾思勰认识到了农业生产中需贯彻“三才”思想,适时而为,有所不为。其三,贾思勰认识到“土脉论”的重要性,详细记录了各种土地耕作方式,以及相应的保持土地肥力的具体措施。最后,在总结农业生产过程中,贾思勰提倡节俭,批判奢靡之风,反对过度开发和滥砍滥伐,并且提出以农治生的发展理念,在增加农民受益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齐民要术》继承的这些先哲思想,虽与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农业学概念存在一些差距,但为这门学科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于《齐民要术》生态农业思想的实践,贾思勰也做出了详细的记载:通过观察各区域特点、作物的习性以及天气情况,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利用不同作物合理间作、套种、轮作、实现绿色避害;种植救荒作物替换部分主粮,缓解灾荒造成的饥馑问题;利用生物防治虫、束草防冻、埋藏过冬等方式,以减小灾害对农业所造成的损失;在优良动植物品种的繁殖和培育方面,通过增加人工干预,促进品种的不断优化,并且在实践中总结起一系列兽医技术。由此可见,《齐民要术》在记录各类农业经验和技术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循环、稳定、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治理之本,关乎到国家的兴衰与存亡,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齐民要术》在农业生产中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尊天敬地,适时人为。因此,研究《齐民要术》这些宝贵的生态农业思想,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代中国发展生态农业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