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Hakansson,1986)。随着语言教学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教师话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基于性别的教师话语研究仍然很少。男女两性不仅在生理上有着巨大差异,而且在心理特征上也各不相同。男女两性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在西方语言学界和教育学界都颇受重视。许多语言学家充分利用该课题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语言习得者的心理差异与教师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对于教师的性别差异与教学风格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却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作者认为,教师的性别差异与教学风格关系密切,性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明显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话语性别差异这个课题十分值得深入探讨及研究。本文是关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旨在考察男女教师在以下几个层面的差异:(1)男女教师在课堂话语量上的差异(2)男女教师提问方式及类别的差异(3)男女教师使用互动调整的差异(4)男女教师在提供反馈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设计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用来考察学生对教师性别差异的看法及建议;从北京工业大学和人民大学选取8位英语教师,随堂观察每一位教师并进行课堂录音,之后根据录音进行转写用于研究语料;根据研究问题进行语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1)话语量。除去课堂沉默时间,男女教师的话语量均占到课堂总时间的50%以上,其中女教师的话语量多于男教师;(2)提问。女教师的提问次数多于男教师,而男女教师均偏向使用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3)互动调整。女教师使用互动调整的次数总体来说多于男教师,而男女教师均偏向于使用理解性检查和证实性检查,而非澄清性检查;(4)反馈。女教师在使用反馈语的总体次数上要多于男教师,男女教师均偏向于使用积极性反馈,而在积极性反馈的分类下,女教师使用“重复回答后进行表扬”的次数要多于使用“简短表扬”和“表扬后进行评价”的次数,而男教师使用“重复回答后进行表扬”和“简短表扬”的次数要多于使用“表扬后进行评价”的次数。希望本研究能引发教师对改进教学方式的思考,能为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改进的建议,同时也算作在教育学及语言学领域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