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热器是众多工业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翅片管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空调工程领域的紧凑式换热器的一种。为了充分利用和节省能源,就需要研究强化换热的技术,用来进一步提高其换热器的换热特性。空气侧热阻占换热器总热阻的70%到90%,因此要提高换热器的总体换热性能,就必须对强化空气侧换热性能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CFD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对平直翅片、人字型波纹翅片以及装有涡流发生器的平直翅片和人字型波纹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及三维几何模型,选取合适的局部翅片作为计算域,并对计算域进行自适应的网格划分,验证其网格独立性,通过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来确定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同样通过数值模拟来得到在各种结构参数(翅片间距、管间距、翅片厚度、波纹高度、攻角和涡流发生器类型等)在干工况下的不同雷诺数下的摩擦因子(f)、换热因子(j)和效率指数(j/f),并得到相对应的流场图,速度、温度和压力分布图,用来了解不同翅片的强化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平直翅片和人字型波纹翅片管式换热器,管间距和管排列方式对其换热和流动特性影响较大,翅片厚度和间距对其影响较小;椭圆管具有较高的效率指数(j/f),具有较好的综合换热性能;相比于平直翅片,人字型波纹翅片具有更高的换热因子(j),因此具有更好的换热特性;相比于文中的其他翅片,装有涡流发生器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始终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缺点就是摩擦因子(f)会增大;装有涡流发生器V1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在较大的攻角有着更好的强化换热效果,装有涡流发生器V3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在较小的攻角有着更好的强化换热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石化能源危机不断上演,不仅造成的环境污染令人类困扰,储量日益减少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目前,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发电量受到天气条件和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且储能系统成本较高。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逐渐提高,而传统的镍镉电池以及镍氢电池无法满足大众对节能低耗、小巧轻便电子产品的追求,因此,储能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锂离子电池(LIBs)的开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频的需求不论在分辨率质量还是视频使用量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给视频编码的硬件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编码标准(High Efficient Video Coding,HEVC)的压缩效率比H.264提升35~40%,但其复杂度也比H.264增加了2~4倍。HEVC保留了复杂度较高的基于上下文的二进制算术编码(Context-based Adaptive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由于独特的化学多样性、可溶液法处理、可弯曲等优势被广泛研究。然而,传统有机薄膜晶体管存在低电流密度,较慢的操作速度,迁移率劣于无机材料等固有缺点。近年来,垂直有机晶体管(VOFET)架构被提出,旨在从结构角度克服传统结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性能限制。然而,目前VOFET的工艺尚不成熟,采用真空法工艺无法适应有机晶体管低成本大面积的要求,而采用溶液法工艺过于复杂,并且目前只能聚
包覆燃料颗粒是核燃料球中最小单元,由UO2燃料核芯和其外面的碳化硅和热解碳包覆层所组成,每个颗粒的直径仅1mm左右,而包覆层的各层厚度关乎着未来核反应堆运行的效率和安全,因此精确测量每一批次包覆颗粒包覆层的各层厚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对包覆球燃料颗粒测厚前,需要在图像中识别且定位出可测包覆颗粒。因此对基于视觉的该包覆燃料颗粒自动定位与检测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选题源自企业科研
近距离通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在智能化设备广泛普及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希望可以体验到更加多元化的近距离通信技术。使用者在体验一种通信技术时除了会关注通信的效率、连接的稳定性等问题外,还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了通信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使用者关注点的改变以及使用者对更多元化的体验存在着的需求,新的通信技术的出现便有了市场,声波通讯技术和之前的那些已经存在的近距离通信技术相比有
近年来,市场对便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急需设计和制造柔性锂电池,尤其是柔性电极材料。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以及三磷化锗(GeP3)具有与石墨烯相当或更好的力学、光学、电化学、热学和电子性质。基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和其他层状化合物来构建具有优异性质的新型异质结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构建基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MX2(M=W、Mo、Nb;X=S、Se、Te)和GeP3的新型异质结,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
有机光敏晶体管(organic phototransistors,OPTs)因其相对于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s)具有更高的光增益和信噪比,在图像传感、光通信、生物医学传感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有机光敏晶体管大都是基于平面结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其较长的沟道长度(几十微米)增大了光生载流子在传输过程的复合率和被薄膜内部缺陷及晶界的散射率,降低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从而导致器件具有
在我国的桥梁建设中,PC箱梁桥作为主跨200m范围内的首选桥型之一,具有造价低、施工简易便捷、维护费用少等优势。但是由于其自身材料固有属性的原因,PC箱梁桥在长期服役中被发现普遍存在跨中过度下挠和梁体开裂两大问题,跨中过度下挠会加剧裂缝发展,梁体开裂又会加大跨中挠度,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限制PC箱梁桥的发展。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研究应用,湖南大学UHPC研发团队提出了密集横隔板U
随着预印本网络在学术界的流行,在预印本网络上进行合作者推荐、期刊推荐等关系预测具有实际的应用需求。然而,预印本网络本身拥有的信息比DBLP等经典的文献网络少很多,如果直接在上面进行关系预测任务时,受信息稀疏性影响明显。由于预印本网络与其它经典文献网络间存在不少共享实体,所以如果能通过这些共享实体获取外部经典文献网络的信息支撑,将有助于降低信息稀疏性影响而提升关系预测准确性。为此,本文以文献网络的跨
多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是目前视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公共安防等领域。由于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运动目标的不规则性和目标数量的未知性等内外干扰因素,使得现有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运用于实际问题时在准确性、鲁棒性方面仍有较大不足。本文在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2017H6009、2018H0018)的支持下,针对多目标跟踪过程中目标存在遮挡、尺度变化以及目标数量不固定等复杂情况,提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