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MSOL的钢砂沥青混凝土电磁感应自愈合传热行为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公路养护大国,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且其与温度直接相关。除了现较为常用的红外加热及微波加热等热诱导愈合手段之外,电磁感应加热作为一种绿色、先进、高效的沥青路面养护手段,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者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有研究发现,在感应加热过程中,沥青混凝土在纵向上呈现出明显的温度梯度分布特性,这将导致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深度的愈合效率不同。然而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这种传热行为,模拟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能量传递过程,探索各种因素对感应加热传热行为的影响规律,寻求合适的加热方式和参数设置。因此,首先,本研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成型AC-13钢砂沥青混凝土车辙板,再用亚微米级CT扫描仪扫描得到由车辙板切割的小梁试样的扫描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阈值分割;其次,利用医学软件Mimics对钢砂沥青混凝土试件的三维模型进行重建,经过后处理和网格划分后,将其转换为可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实体三维细观模型;随后,通过DSR试验分析70#基质沥青的流动特性系数确定其起始自愈合温度约为36℃,并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建立感应加热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在不同钢砂掺量、电流强度及加热方式下,参数变化对感应加热温度场的影响特性;接下来从能量的角度出发,计算在感应加热过程中钢砂对沥青混凝土传递的热量,综合考虑感应加热效果与能量利用效率,以优化参数配置。最后,通过感应加热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别对不同掺量的小梁试件进行感应加热,利用红外成像仪拍摄沥青混凝土愈合过程中的红外图像,结果表明,试验与模拟结果的吻合率达84.3%,并以此对温度模拟结果进行了修正。
其他文献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副产品,具有代替天然石料的优质潜能。中国是炼钢大国,钢渣产量高,但综合利用率较低。随着道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高质量筑路材料严重缺乏,工业固废代替天然集料应用于道路工程成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沥青路面在水分侵蚀,尤其是在饱水状态下,行车荷载会产生动水压力,降低沥青-集料界面黏结强度,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服役性能。本文选取钢渣作为集料,采用体积替换法制备了粗钢细石型(CSSFS)、粗石细钢型(
学位
道路交通标识标线的智能识别是智慧交通系统和无人驾驶智能环境感知的研究重点。标识标线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是自动驾驶汽车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的重要前提。开展基于轻量化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标识标线识别系统研究,对提高交通标识标线识别的准确性、实时性及干扰抑制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混行汇流情况下自动驾驶态势感知及仿人化鲁棒决策规划研究》(52072054)的部分研究内容,
学位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逐渐成为了路面养护的重要手段,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以其适用范围广泛、施工简便、时间成本耗费少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在使用过程中,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较之新沥青混合料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因此,对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在确保原材料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再生沥青-矿料黏附性实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价热再生沥青
学位
沥青路面在服役过程中受到行车荷载和环境作用会逐渐出现损伤,若不及时进行养护修复,路面将会出现更严重的破坏。已有研究证明,沥青本身具备一定的自修复能力,但在常温下这种自愈合进行比较缓慢,在高温状态时相对明显。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通过掺加导电材料到沥青混合料中,使混合料能够因电磁感应而生热,从而起到诱导促进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的作用,减少沥青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的损伤和破坏。因此,研究电磁感应加热诱导沥青混合料自
学位
反射裂缝是沥青加铺层路面主要的病害类型。对沥青加铺层路面反射开裂破坏机理的深入研究是提升沥青加铺层抵抗反射裂缝的能力,进而增加沥青加铺层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目前主要是从力学角度研究沥青加铺层反射开裂过程。考虑到基于力学角度不能精准量化沥青加铺层反射开裂全过程发展规律,而能量法着重分析“能量的状态,无视过程”,本文将开展带缝水泥混凝土板加铺沥青层的强度断裂试验和循环加卸载试验,从能量的角度研究沥青加
学位
我国道路工程事业已进入大规模养护阶段,其中路面刚度检测结果对路面养护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沥青路面刚度和强度的检测方法主要依靠弯沉值反算,而弯沉检测方法大都具有范围窄、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滞后等缺点。为了探讨一种检测范围广、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实时显示的新型路面刚度参数检测方法,本文以微振动激励设备-沥青路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不同工况下动力学模型的
学位
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气候低温多雨,导致路面积雪结冰,使得路面抗滑能力下降,对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人工撒盐除冰雪技术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与被动性,将盐化物自融雪技术和超薄磨耗层技术相结合,设计开发缓释型蓄盐超薄磨耗层路面技术,可解决人工除冰雪技术的不足,从而解决冬季路面结冰致使抗滑能力下降这一问题,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选用SBS改性沥青,掺配0%、6
学位
聚氨酯多孔弹性路面(Polyurethane Porous Elastic Road Surface,简称PERS)具备节能、减排、降碳、排水、降噪、除冰等功能于一体,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路用性能。但在车辆荷载、温度、水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路面材料会发生老化现象,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目前关于聚氨酯混合料长期老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围绕聚氨酯多孔弹性混合料长期老化性能开展研究,主
学位
科学有效处理缺陷品,提升缺陷品管理水平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当前,相关研究较多考虑单一产品中关于缺陷品库存模型。鉴于此,本文从供应环节补货问题入手,同时考虑随机需求和随机存在的缺陷品数量,构建相关联合补货问题模型,为处理筛选出的缺陷品,引用全单位数量折扣、返工维修和购买替换三种缺陷品处理策略,并提出运用改进优化的元启发式——自适应改进优化的骨干差分进化算法对其求解,分析得出如何合理处理
学位
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隧道壁面维修、混凝土桥梁结构修复或拓宽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破碎清除已损坏混凝土,以便重新浇筑、翻新。目前破碎已损坏混凝土通常采用传统机械破碎方法,这些方法在破碎混凝土时存在机械磨损严重、工作量大、效率低和易造成二次破坏等缺点。鉴于岩石和混凝土具有相似的力学、物理性质,本文将开采石油、天然气的水力压裂破碎岩石技术运用到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隧道壁面维修、混凝土桥梁结构修复或拓宽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