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成“人”:人性视角的教育精神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精神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体现教育的终极善,是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人为并为人的,其根本精神在于如何使人成为“人”。人所以为人的本体在于与物相区分的特有的精神,成“人”即是一个自然人潜在的精神充分地自我实现,这同时也是德性的彰显过程,其内在要求是完整的自由,在自由中才能促进一个“人”的诞生。教育的人性基础可以从精神哲学的考察、人的生成性和复杂性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中获得证明。以前把人当作具备某种属性的物的传统考察人性的思维存在偏颇,而教育以此物化人更是禁锢了成“人”的可能性。作为自由的存在,在压制、规训和灌输中只能使人成物,无以成“人”。教育应该追求自由成“人”的精神,只有在自由中才能体验人的生成,这对当代教育困境的消解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从教育如何成“人”的精神视角出发,以自由的绝对性为基,把教育成“人”历程中必然经历的自由分为紧密连贯的三种形态,即认识论自由、社会自由和类自由,并基于相互整合的立场来解读教育精神视域中的完整自由观。教育精神视域中的教育自由是指教育中的人排除来自各种威权的任性的强制、干涉和规训,只遵从基于正义、责任和良心的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在真善美的文化传承和价值引领中努力促进学生自觉地实现自我潜在可能性的持续生长过程,最终指向自由个性的实现。作为社会境况的晴雨表,教育自由成“人”精神缺失问题的根不在自身,而必须在其所处的社会中探寻。教育不成“人”是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它表现为三个方面:旧有文化的特质及其对教育的“习染”;政治权力的渗透及其对教育的“硬”控制,最典型的体现主要是教育管理主义和虚假集体主义;经济功利的陷阱及其对教育的“软”控制,其根源是工具理性过度张扬,其背景下的教育消费主义最深刻地腐蚀了教育精神。整体的教育精神的缺失导致教育难以成“人”,只能在成物成器的工具化中徘徊。逃离工具命运,建构基于自由人性的教育精神就是众望所归。教育精神建构首先需要实施具有丰富新内涵的自由教育。其次需要把握教育精神建构的多元价值基础,即在成“人”视域中正确处理自由与平等、责任、宽容、良心等的关系,与其他良善价值“相伴同行”。最后,还必须有相应条件:一是主体条件,即教师应该追求自由知识分子精神和体现坚持教育精神的教育家作为,学生作为期待自由成为“人”的主体,应该培育其基于正义感的理性不服从意识。二是制度条件,即建构基于保障师生消极自由的教育制度,让师生在自由的教育中诗意地驰骋。
其他文献
压缩感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从稀疏表示的角度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新兴理论,它突破了传统采样理论的限制,在信号处理、应用数学、模式识别以及无线通信等领域引起了普遍的
WIFI定位是无线定位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在许多重要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医院,博物馆,商场等。但是目前WIFI定位的精度问题依然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针对WIFI定位课题,从介
<正>书院是中国历史上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这一当时的高等学府,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
在环境水质监测和医学上,溶解氧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数。因此如何准确快速地测定溶解氧的值,对于指导很多领域的工作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从溶解氧的现行方法出发,重点介绍
本研究选取391名"内初班"学生为被试,采用AAT问卷测验,考察"内初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年龄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内初班"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常模;
<正>青海昆仑玉是九十年代初期发现并加以开发利用的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玉石种类,虽然开发历史短暂,但它却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新疆和田玉
汽车商标的翻译拥有其自身的特性,一般有三个方面特征,即语音特征、韵律特征、词汇特征和含义特征。翻译汽车商标时我们应该坚持真实性、准确性和优雅的原则,在翻译中国汽车
1991在房改遭遇融资困境的背景下,上海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经验,创造性地推出住房公积金制度。由国家、个人、集体共同承担责任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是一种"国民皆保险"、代际间抚养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50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改革,特别是,人口少子老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释放出来。他们跨地区外出流动就业,进入城市非农产业,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民工潮”。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