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中国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对外资银行全面性地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凭借其成熟的国际化运作模式和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冲击和考验着中资银行的应变能力。而与此同时,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占据着长期积累产生的广泛客户群以及网点多、规模大的规模经济优势。近几年,伴随着相继的股改上市、业务创新、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全面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都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凭借着自身经营特点和能力,行业占比不断提升,而且资产质量明显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大局下,中信银行作为一家中小股份制银行,不仅要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还要面对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威胁。因此,客观的评价自身和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优劣,可以帮助银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提升方法和发展战略,对商业银行提升整体实力,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价值链的角度出发,从商业银行的资源、能力和环境分析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得出流动性、盈利能力、风险管理、物质资本、研发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扩张能力等七项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又细化出 21 项二级评价指标作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基于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信息不完全,统计数据中灰度较大并且随机分布的特性,本文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分析和确定各指标对主体竞争力的贡献程度,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综合关联度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减少权重确定中主观人为性因素较强以及对样本数据分布要求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全部16家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参照比较样本。 评价结果显示,16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深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光大银行。通过结构比较分析中信银行竞争力的弱项主要存在于拨备覆盖率过低、网点和自助设备量不足、非利息收入过低、员工人均薪酬增幅不高以及存款增长率这几个方面。所以,本文针对竞争力评价比较结果对中信银行提出了以下四点提升建议:差异化经营、发展创新中间业务、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提高风险的把控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