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CR法预测牛早期胚胎性别的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分别做了以下探讨,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1)利用牛性别决定基因(SRY)和牛Y染色体特有重复序列(BRY4a、BRY1、MSRD)作为雄性特异性基因,ZFX/ZFY基因作为内部对照基因,分别进行双重PCR扩增,以便用于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这四个引物组合建立的扩增体系均可用于性别鉴定。通过PCR反应条件的反复摸索和研究,最终确定适合生产实践的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基因是牛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BRY基因。(2)改变引物浓度、模板DNA的浓度、退火温度、调整循环条件等影响PCR因素,确定适合生产实践的PCR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系25μL,10×Buffer2.5μL,dNTP 0.5μL,TaqDNA聚合酶0.5μL,ddH2O 19.5μL,ZFX/ZFY上、下游引物各0.5μL,BRY4a上、下游引物各0.2μL,模板0.6μL。反应条件: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54℃退火30s,72℃延伸1min,共28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3)将目的基因连接于克隆载体pGEMR-T、转化至感受态细胞E.coli-DH5a,并进行菌落PCR鉴定及测序分析,经提交GeneBank进行核酸序列相似性搜索发现,成功克隆了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甘南牦牛的BRY基因两部分片段BRY4a和BRY1。(4)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甘南牦牛和绵羊的BRY基因的核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子在进化上均相当保守。(5)怀孕母牛的犊牛性别预测准确率为80.77%。
其他文献
反刍动物瘤胃是一个微生物种类多、数目巨大并且调控严密的天然厌氧发酵罐。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依靠瘤胃内的各种微生物进行发酵分解,发酵产物提供给宿主动物作为代谢
选用两个不同类型的豌豆品种,同时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豌豆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分枝量及发生部位与温度、日长密切相关。播期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9
脱去卵母细胞外的卵丘细胞后进行成熟培养是生发泡移植及研究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作用等实验所必需的。对牛和小鼠等动物的研究说明,脱去卵丘的裸卵(DO)能够体外成熟和发育,尽管
目的:分析在疼痛观察中建立疼痛护理单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针对疼痛患者,为其构建疼痛护理单一份,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遵医嘱用药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有效处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在关注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教育.拥有课外阅读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想要激发出这种能力
胃的: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便秘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市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目的:分析成人髓母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5年收治及病理确诊的髓母细胞瘤的40例成年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在小学阶段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开始涌现,也逐渐被教育工作者认同,但是如何在语文教学模式中体现新课程的本质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以
【摘要】新课标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个体的不同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扬长避短,尽其所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进行扬长发展,这就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扬长教育。本文主要从发现学生之特长、发扬学生之特长、展现学生之特长三个方面阐述了扬长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通过扬长教育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