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效应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视角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态问题越发突出,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把全球能效改善率提高一倍,并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组合中所占份额,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1。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而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和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定量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提供了思路。该方法通过估算区域内消费的自然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并与该区域所能提供的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把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与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来研究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效应。通过比较分析与计量分析,研究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天津市生态足迹变化趋势以及产业结构演进与生态足迹变化关系。首先,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估算出1995-2015年天津市历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水平及生态占用强度。结果显示:1995-2015年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提高52.1%,人均生态承载力降低30%;1995-2015年,天津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21年间赤字水平提高67%;天津市能源足迹占生态足迹的比重约为78%,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供给约占生态总供给的95%;1995-2015年天津市生态占用强度降低79.9%。其次,对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生态足迹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三次产业人均生态足迹短期内呈“二一三”格局,长期内呈“二三一”格局,且第二产业人均生态足迹占比超过一半(约52%),第三产业人均生态足迹占比有缓慢提高趋势,第一产业人均生态足迹占比有缓慢降低趋势;产业结构最优化与人均生态足迹大体呈反向变化关系,说明提高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经济规模和经济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然后,运用 VEC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生态足迹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三次产业产值对人均生态足迹的影响各不相同:长期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对生态足迹有较小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产值对生态足迹也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远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对生态足迹有负向影响,影响程度大于第一产业,小于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
其他文献
位于美国德州AUSTIN的一家初创公司D2AUDIO采用DSP核心技术解决了大功率数字功放难题。该公司专门开发的DSP芯片利用反馈机制对输出级电路进行实时调整和补偿,从而使音质接
中国公募基金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投资者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然而公募基金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慢慢受到其他资产管理组织形式,如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它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应运而生,并伴随着人们的一生。消费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其向人们展示出来的社会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自己国际化的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浪潮中才能使经济更为健康的发展,作为当今全球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
乡镇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农村发展进入“后农业时代”后,乡镇债务规模总体上急剧增长,债务风险逐步增大,化解乡镇债务风险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乡镇债务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全国发展的大局。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明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工具作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起点,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日常操作的直接手段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传导者。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学位
人并非世界和宇宙的中心,人人与自然为善,世界方能和谐.当今雾霾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北京、 西安等地区,它对环境、 生态、 生物和人的危害不容忽视.基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塑化剂并未走远,其仍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检测报告甚至显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让“塑化剂”这一本陌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