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Isa-H1基因在玉米中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成熟期存在一种灾害,即遇到阴雨天气,穗上发芽,称之为穗发芽(PHS)。穗发芽能够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大麦α-淀粉酶抑蛋白(BASI),可有效抑制α-淀粉酶活性,在小麦遗传背景中表达可改善淀粉品质和增加穗发芽抗性。所以本研究克隆了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Isa-H1和大麦胚乳特异启动子Horp,构建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Horp-Isa-H1。建立了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并通过农杆菌介导和花粉管转化的方法将其转入骨干玉米自交系。取得进展如下:用PCR方法扩增Horp和I
其他文献
玉米果穗的顺向是鲜食果穗产品加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步,玉米果穗的切根、切尖、切段、切粒和整穗包装等工步,都需要对果穗进行顺向操作。目前,由于没有相应的设备,在我国的鲜食果穗加工工厂中,都是使用人工对其进行顺向,不仅生产速率低、用工多,而且强度大。为提高生产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本文自行研发了玉米果穗顺向装置的试验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了仿真研究和试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为:提
学位
本试验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吉单35和吉单13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群体冠层结构、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探索超高产玉米群体冠层形态的合理构成,确定超高产的最佳玉米品种和最适种植密度。试验于2008-2009年在桦甸市金沙乡进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密度处理,即1500株/亩、3000株/亩、4500株/亩、6000株/亩、7500株/亩。小区
学位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其富含脂肪蛋白质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维生素E等。然而我国大豆单产较低,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大豆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土壤干旱和盐渍化程度较重,每年因为干旱和土壤盐渍化对大豆产量和品质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提高大豆植株的抗旱和耐盐能力对于大豆的高产稳产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选择全国四十年代至今分布于黄淮海地区、东北南
学位
土壤盐碱化给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并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当今世界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的凸显,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已迫在眉睫。甜高粱具有很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使之成为最具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作物之一。为了了解甜高粱耐盐碱的生理特性以及发掘CBL基因家族中响应盐碱胁迫的功能基因以用于甜高粱耐盐碱新品种的遗传改良,本研究选取甜高粱“能饲Ⅰ号”品种为实验材料,分析了在Na2CO3胁迫条件下的生理
学位
耕地土壤中全钾含量虽然较高,但是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比例却很小,而且随着作物单产的提高,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逐渐降低,土壤缺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增施钾肥等提高土壤钾素营养来保证作物优质高产。而在我国,钾肥资源贫乏,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钾肥来满足农业的需要,而且钾肥的进口价格也越来越高,继续使用增施钾肥保证作物优质高产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
学位
试验以先玉335和军单8两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70cm、65cm、60cm和50cm四个行距水平,通过对田间环境、冠层结构、光合生理、干物质积累以及最终产量的研究,探索种植行距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规律,明确适宜行距提高产量的作用机制,寻求高密度下春玉米最佳种植行距,以期为春玉米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试验主要结论如下:玉米生育后期田间平均光照强度在小行距处理下优于大行距处理,50cm行
学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类食物和畜禽饲料植物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栽培大豆是中等耐盐作物,其土壤盐度阈值约为5.0ds/m,在灌溉水电导率超过6.7ds/m时植株就会死亡。常规育种在培育耐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方面进展缓慢,而转基因技术有望快速实现此目标。然而,大豆遗传转化效率较低,使其在基因功能验证和品种改良等领域应用受限。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学位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新陈代谢中的一种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方面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功效。大豆异黄酮的催化合成涉及到两种关键酶,它们分别是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转化单个关键酶基因提高异黄酮产量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分次转化多基因对于大豆遗传转化体系来说又是个难点。因此,多基因融合就成为一种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但可以作为食品,而且可以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淀粉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如制造纺织品、化妆品、药品、生物燃料、可降解塑料、工业特种材料等。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玉米淀粉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在普通玉米中,淀粉含量在70%以下,远远满足不了工业的需求。因此,培育高淀粉玉米新种质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玉米淀粉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
学位
来源于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提取物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Ling Zhi-8(LZ-8)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FIP),由日本Kino的团队发现并命名。因其在免疫调节方面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近年来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本课题组根据毕赤酵母遗传密码偏爱性,重新设计编码了LZ-8蛋白基因,获得了能够高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