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工程造价模式为定额计价。直至2003年2月,我国第一次发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简称03清单规范),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工程计价的改革;通过对使用过程中的03清单规范的修订,我国于2008年又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这标志着在工程计价领域清单计价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自我国2013年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050-2013以来,我国的工程招投标全面转变为清单计价模式,清单计价的本质为国家制定规则,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许多建筑企业并没有积极适应工程造价领域的变化,投标中仍然延续了定额计价时的做法,在投标管理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投标管理水平低下,日益陷入恶性竞争的处境。改善建筑企业生存状况,是许多建筑企业的迫切愿望,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竞争要求及国家对造价管理的宏观指导方向,建筑企业应提高其投标管理水平,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展开研究。本文首先阐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企业的投标管理的现状,并对投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投标组织与人员方面,投标的人员不懂施工,施工的人员不参与报价;标书编制方面,复制套用别人的标书,内容冗余,没有针对性,既不能指导施工也不能指导报价;计价方面,企业不掌握真实的施工成本;投标管理程序不完善,缺乏风险管理措施。其问题背后的原因是:部门负责看似专业,实际形成部门隔离,报价管理人员长期脱离施工实际,不清楚实际施工成本;标书编制方面,建筑企业没有自身施工工艺标准,在编制技术标时同样无据可依;计价方面:建筑企业没有自身施工定额,报价无据可依;投标程序方面,工作程序不完善,前期不注意认真分析标书,中期缺乏风险管理,投标失败不吸取教训,投标成功不总结经验。为了使解决上述问题的视角更加宽广,本文针对国内外成功的投标案例,借鉴其先进管理管理经验,对现状投标存在的问题到启示,对建筑施工企业投标管理人员、企业工艺标准、企业定额、标书编制、投标工作流程及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