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农村经济发展停滞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而我国政府此前进行的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农村金融改革却忽略了非正规金融作为一种制度供给对农户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农户借贷角度入手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进行系统性分析。本文将首先从我国农户行为谈起,说明在市场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农户借贷的变化状况,并对非正规金融在农户借贷中的优势和经营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对两大金融供给主题的运行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适合非正规金融发展的道路;再次,结合实地调研对农户借贷的变化,非正规金融的变化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经济落后的地区都存在比较活跃的非正规金融,这与当地的农业发达程度,收入结构和风俗习惯存在很大的关系。
2.本文的研究验证了黄宗智所言的“拐杖逻辑”和张杰所言的“借贷逻辑”。
3.虽然农户借贷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上面的逻辑。但在对比两种借贷方式的交易成本后,许多农户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将非正规金融作为自己的主要借贷渠道。
4.虽然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水平提高,但由于农户的资金需求没有多少变化,农户贷款规模必然缩小,频率降低。
5.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户来说,非正规金融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6.非正规金融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不失灵活性的同时也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7.非正规金融经营的优势和正规金融小额信贷的劣势,使非正规金融有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