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监察官员管理制度研究——以光绪《钦定台规》为中心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光绪《钦定台规》为中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归纳、统计、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清代监察官员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以形成对清代的监察官员管理制度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清代监察制度的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梳理了自民国以来有关清代监察官员管理制度的研究现状,发现以光绪《钦定台规》为蓝本的研究成果较少,存在较大的研究价值与研究空间。第二章研究了监察官员的任职规定,主要包括监察官员的任职条件、任职要求、任职程序和任职回避四个方面的内容。担任监察官员需要科举正途出身、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满足一定的年龄条件;监察官员履行职务要忠于职守、勤敏敢谏、清正廉洁。第三章介绍了监察官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清代将监察官员按任职区域划分为在京官员和地方官员,分别规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在京的监察官员按照“京察”进行考核,对地方监察官员通过“大计”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监察官员内升外转的依据。第四章介绍了监察官员的品级设置、薪俸标准以及薪俸构成等内容,对清代监察官员在政治活动中的地位和经济待遇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介绍了监察官员履职的保障措施,主要有风闻言事、严禁反坐以及密折奏事制度。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被学界称为“中国人权研究第一人”的李步云,系统研究了人权问题,使中国人权取得长足发展。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人权研究。他的人权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
期刊
在安远县版石镇,有一位这样的古稀老人:他可亲可敬、可学可信。为了在农村宣传党的政策理论,忘却了年老,走泥道、过山岗、访农家、问亲友,踏遍了安远的每个角落。他用自己的朴实之举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老人名叫李玉田,今年73岁。     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激发了他的宣讲热情     李玉田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喜好读书。他在安远化工厂上班期间,就经常跟当地的农民交朋友。农民朋友们经常到他家里,有的是
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不能有效应对资产证券化新风险,是导致2008年次贷危机的主因。资产证券化引发的金融风险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强化金融中介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