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金制度与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以西南联大为例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ng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贷金制度与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研究。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存亡危机。为维持战时教育,陈立夫担任教育部长实施教育整理,贷金制度是其中的重要举措。贷金政策是战争时期为稳定民心、为国储才而建立,主要面向战区失学青年,后因战区扩大、失学学生渐增、国统区经济恶化等因素改为公费制度。西南联大(长沙临大)实施贷金制度最为得力,学校通过及时发放、严格程序、严惩骗贷等措置,及时扩大发放范围,及时增加贷金数额,保证了大批流亡学生能够在战争期间继续求学深造,从而保证了教育的维持和发展,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广大学生在抗战时期依靠贷金制度完成学业,在艰苦的条件下成为民族栋梁。尽管贷金政策有控制学生(包括经济、思想方面的控制)、争夺人才、经费不足等弊端,但它解决了战时教育的存亡问题,应该得到历史性的肯定。
其他文献
19世纪中后期,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朝鲜,国内政局动荡,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向非主体性开国转变,朝鲜的社会危机加深,而西方势力及日本等国的不断侵略,清朝强化宗主权等活动,使朝鲜社会
湖南现存建国前出版的地方志400多种,百分之九十以上为清代所修,当中保存了大量灾荒史资料。本文以被誉为“湖南百科全书”的光绪《湖南通志》为主要对象,辅以其他方志,研究
当代农业经济是在过去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清代农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可以为当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对清代湖南农业经济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学的方法,以清代湖南各地的
早期印俄关系以经济交流为主。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后,印俄关系让位于英俄关系。殖民统治期间,英国政府不断地在印度宣扬“俄国威胁论”。俄国十月革命在-定程度上推动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