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胚芽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胚芽中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比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甾醇等,它的营养价值逐渐的被人们所熟悉。本文以生产高蛋白大豆粕脱皮过程中的副产品大豆胚芽为原料,首先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脱除大豆胚芽中的油脂,得到富含维生素E的大豆胚芽油。脱脂后的大豆胚芽利用醇沉除糖工艺,酯溶除皂甙工艺,连续脱除胚芽中的大豆低聚糖和大豆皂苷,得到大豆异黄酮。
  传统的大豆活性成分是从大豆或大豆粕中提取出来的一些重要活性物质,加工成本较高。本研究以大豆胚芽为原料连续法分离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大豆活性成分。本实验用80%乙醇醇沉法分离脱脂胚芽中的大豆低聚糖,并利用膜分离技术对粗糖液进行了纯化,脱色脱盐后得到了高纯度的大豆低聚糖。将除糖液浓缩后,利用酯溶除皂甙工艺分离出大豆皂苷,过树脂柱后,浓缩解析液后重结晶,得到高纯度的大豆皂苷。将酯相液中乙酸乙酯脱溶处理,喷雾干燥得到大豆异黄酮。整个过程未使用有害溶剂,实现了工艺连续化。
  通过本试验得到以下结论:
  1.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胚芽油,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萃取参数。萃取时间3h,萃取压力27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32L/h,大豆胚芽油的萃取率为96.53%,维生素E纯度高达106.1mg/100g。
  2.确定醇沉除糖最佳工艺条件。以脱脂胚芽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条件为:乙醇使用浓度为80%,脱脂胚芽与乙醇比为1∶12,搅拌温度选择65℃,搅拌时间选择30min,用于洗涤的乙醇浓度为95%,进行验证试验,产物中异黄酮纯度47.12%。确定酯溶除皂甙最佳工艺条件,搅拌温度40℃,静置时间4.5h,产物中皂甙纯度达到64.91%.
  3.确定喷雾干燥大豆异黄酮纯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优条件为:料液浓度36.6%,进口温度178.5℃,出口温度87℃,大豆异黄酮纯度88.44%。
  4.确定膜分离大豆低聚糖,脱色脱盐纯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优条件为:最佳膜分离条件为:料液浓度6g/L,料液温度50℃,料液pH=6,料液操作压力为0.3MPa时,低聚糖通量理论值可达45.3407mg/m2·h。脱色参数为:脱色剂活性炭:活性白土为7∶3,脱色剂添加量1.5%,脱色时间25min,脱色温度40℃,pH值4.5。脱色后的糖液进行了树脂脱盐处理,确定脱盐温度为55℃,流速为2BV/h。按照该工艺纯化的大豆低聚糖纯度达到89.78%。
  5.确定树脂吸附大豆皂苷,重结晶纯化工艺条件。上样浓度为1.36mg/L,上样流速1.5BV/h,吸附温度25℃的条件下,用65%乙醇洗脱,使用无水乙醇对洗脱液进行重结晶,料液比1∶1,结晶温度20℃,结晶3h,经过两次结晶后,大豆皂苷纯度达到了95.42%。
其他文献
发轫于2001年,肇始于中国的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创造了一条本土化的生态学研究范式和路径。作为一种“生态学的翻译研究途径(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立足于生态理性,聚焦于译者对双语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和适应,在文本移植的过程中,以“三维转换”(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为原则,通过文化移植
学位
沉默,在人们的交际生活中经常出现,但有时会阻碍人们的顺利交流。课堂,是重要的交际场所之一,其交际双方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而课堂中的沉默多被认为是课堂互动的缺失,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在外语课堂中,课堂沉默现象较其他课堂更为显著和频繁,对于外语的教学双方主体来说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对非洲留学生开展中文教学,也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形式。对非洲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而言,汉语课堂是其学习语言的主要
思辨力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作出有理据的判断。思辨力包括思辨倾向和思辨技能两个方面,前者涉及思辨活动的信念、态度与意愿,后者针对思辨活动本身。国外对大学生思辨力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大学生的思辨力研究,但研究重点主要涉及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高校中外合作班学生的思辨力研究寥寥无几。对于将要出国留学继续学习的中外合
学位
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是文学史上一部众所周知的小说,其在文学之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818年小说首次出版就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作品,使作者成功的走出了家庭和婚姻的阴影,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Frankenstein”一词也已经被收录在英语词汇中,意为“毁灭创造者自己的人”。小说讲述了一个痴迷于自然科学的青年如何与自己创造的怪物走向共同毁灭的故事。弗兰肯斯坦
学位
建构主义影响下,以知识为基础的教育社会学关注的重心落在了教育社会学家Bernstein(1990)所说的与知识相关(relations to knowledge)的外围因素上,如社会阶级(地位)、性别、种族对课程设置、教育法的影响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式教学。相反,Bernstein(1990)所提及的关于知识本身的内部关系(relations within knowledge)却鲜有研
玛丽莲·罗宾逊出生于1943年,是美国当代最有名的女作家之一。迄今为止,她出版了4本小说《管家》《基列》《家园》《莱拉》。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因其充满人性的伦理关怀以及坚定的宗教信仰,使得她的小说一出版就斩获多项文学大奖。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虽置身于后现代主义文学浪潮中却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将自己的创作根植于自己的宗教信仰,所以她的四本小说都表现了强烈的宗教色彩。更重要的是,她的所有小说都公开宣
学位
石黑一雄布克奖获奖作品《长日留痕》是他的杰出作品之一,自从小说出版以来就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本论文试图从列斐伏尔空间批评的角度来分析主人公史蒂文斯的身份构建从而进一步揭露边缘人士的身份危机。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一,简介,二,史蒂文斯在物理空间的身份构建,三,史蒂文斯在社会空间的精神构建,四,史蒂文斯在精神空间的身份构建以及第五部分的总结。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和《长日留痕》及其文献综述,
学位
科马克·麦卡锡作为美国著名当代作家以其作品中大量描写暴力场面著称。他作品中大量暴力元素的渲染引起众多评论家的关注,其作品中大量暴力场景的描写成为评论家争议的对象。大多数人认为麦卡锡小说并无情节,只是充斥着大量暴力场面,暴力凸显出了人性的黑暗面。然而麦卡锡作品中书写的暴力不仅仅只是暴力,暴力的意义在于向现世发出警示,人性的光明有待召同,暴力的频繁出现是为了摆脱人性黑暗面的枷锁。  麦卡锡分别在三个作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