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MPP~+对PC12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的影响,分析MPP~+处理后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表达水平以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2.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VPA)对MPP~+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3.观察MPP~+对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 y nuclein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丙戊酸的拮抗作用。方法:1.分别用不同浓度的MPP~+(100、300、500μmol/L)处理PC12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C as pase3、Acetyl-H3、Acetyl-H4以及HDAC1、2、3、8表达水平的变化;2. 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预处理PC12细胞30min,然后给予MPP~+处理48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c as pase3、Acetyl-H3、Acetyl-H4的表达水平;3. 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预处理PC12细胞30min,然后给予MPP~+处理48h,real-time RT-PCR分析α-s y nuclein转录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α-s ynucle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MPP~+处理PC12细胞48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01);C as pase3被剪切激活,Acetyl-H3、Acetyl-H4的表达下降,HDAC1、2、3、8表达升高;2.1.0m mol/L的VPA可显著提高细胞的存活率(P<0.001)、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C as pase3的活化受到抑制,Acetyl-H3、Acetyl-H4的表达升高;3.1.0m mol/L的VPA预处理后,α-s y nuclein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1.MPP~+可显著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型HDAC的表达水平有关;2.HDAC抑制剂VPA可显著拮抗MPP~+所致的PC12细胞凋亡;3.VPA可显著降低PD致病蛋白α-s y nuclein的转录及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检测Krüpple样因子10(KLF10)及母系DPP同源物(Smad7)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目的:  研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对鱼藤酮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生成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以BV2细胞和原代培养的皮层小胶质细胞
CD151是四跨膜蛋白家族(Transmembrane structure family,TM4SF)的重要成员,并且是TM4SF中唯一的癌基因[1],它在细胞外与其他TM4SF家族成员及整合素家族之间广泛联系,参与调控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