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当代伟大作家之一。血腥与暴力是其作品永恒的主题。《血色子午线》是作者根据萨缪尔·张伯伦所著的自传体《自我忏悔——关于一群十恶不赦分子的记忆》所编作的一部历史小说。小说描写的是继1846-1848的美墨战争之后,一群名为格兰顿帮歹徒在位于美国西南部与墨西哥北部的边境肆意杀戮大量的印第安人并把头颅送往当地墨西哥政府领取酬金的残暴历史。科马克·麦卡锡试图通过该小说再现那一段历史,这也是他对战争的哲学思考。他在书中展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洗劫一切世界空荡荡的落魄景象,和人们处在这一充满战争的世界中的所必定遭受的痛苦与绝望。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和当今世界的担忧以及今后人们对战争根源的警醒。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的视角就三个方面分析该作品:主要分析了作品所体现的存在的虚无性,在一个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暴力充斥的社会,其他一切存在都毫无意义;其次是分析了在诉诸于暴力与战争的世界,人们总是处于焦虑与不安的状态,生活在痛苦中,对现世的绝望情绪;最后分析了在如此荒诞和的社会,人们注定找不到自我,更没有自由可言,长期处于这样困境中,无法自拔,所面临的只有死亡和在死亡线上的挣扎。该书作为新西部小说的代表作,旨在表现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荒野和亟待文明的拓荒与征服。